关于环县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报告的公示
2021年12月15-21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我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指出了五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2022年1月19日,省督导办下发了《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甘政教督办[2022]1号),现将问题清单中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公示如下:
一、关于存在大班额、大校额的问题。截至2020年底,环县不存在56人以上班额的学校,校额在3000人以上的学校是环县思源实验学校(3319人)、环县环城小学(3322人)、环县南关小学(3421人),校额在2000-3000人的小学是环县红星小学(2919人)。
整改措施:
一是环县思源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3319人,未超过校额4000人,符合国家办学要求。二是环县环城小学在校生3322人,2021年秋季环城小学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增加校舍面积23500平方米,极大改变该校的办学压力,于2021年9月份起新校区承担1950人教学任务,老校区承担1372人的教学任务。三是投入资金1.3亿元,新建占地面积105215平方米,校舍面积38011.16平方米的环县河对坡九年制学校,分流红星小学的1000名学生、南关小学的1500名学生到新建河对坡九年制学校。
成效目标:继续保持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班额在56人以下,并在2024年秋季开学前各校实现标准班额;2023年河对坡九年制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有效化解“大校额”。
整改时限:2023年秋季开学彻底消除“大校额”。
二、关于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截止2020年底,环县共短缺音体美、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141人。
整改措施:为缓解教师结构性短缺现象,我县拟计划通过人才引进、特岗招录、转岗培训等方式利用三年时间逐步解决。一是每年通过特岗计划招录补充音体美等学科短缺教师。2021年已通过特岗招录教师140人,其中英语30人,音乐6人,美术6人,体育4人,信息技术3人,小学全科18人。2022年通过特岗计划招录音体美、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20人。2023年,通过特岗计划招录音体美、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20人。二是每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引进项目补充紧缺学科教师。2021年全县通过人才引进项目签约教师27人,其中英语1人,音乐9人,美术7人,体育2人;2022年,计划引进14人,其中音乐2人,美术2人,体育3人,英语5人,信息技术2人;2023年,计划引进10人,其中音乐2人,美术2人,英语5人,信息技术1人。三是通过省、市、县教师培训项目集中开展小学全科教师培训培养。2022年、2023年,计划培训小学全科教师60人。
成效目标:建立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动态调整机制,有针对性地补充中小学音体美、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育教学需求。
整改时限:2023年底基本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
三、关于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短板的问题。截至2020年底,环县有2所学校(天池乡中心小学、毛井镇中心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不足,共短缺950.38平方米;4所学校(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环县红星小学、环县南关小学、环县环城初级中学)生均土地面积不足,共短缺7.1平方米。
整改措施:一是利用环县2022年为民办实事“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项目给环县天池乡中心小学新建200平方米水冲厕所;将环县毛井初中改制为六至九年级,并将毛井中心小学六年级110名学生分流到毛井初中。二是投入1.3亿元在县城新建占地面积105215平方米,校舍面积38011.16平方米的河对坡九年制学校,分流红星小学1000名学生、南关小学1500名学生、环城初级中学200名学生到河对坡九年制学校。深入推进“联盟化”办学,提升孟家湾小学办学质量,将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在读学生家庭住址在环县曲子镇孟家湾村的59名学生分流到孟家湾小学就读。三是利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围绕规划目标提出主要任务,按照全县“四集中一就近(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县城和乡镇集中、小学高年级向乡镇和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和居民点集中、学前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就近入学”)+信息化”的办学思路,持续改善农村基本办学条件。
成效目标:到2022年底,天池中心小学水冲厕所建成并投入使用;毛井初中教学楼2022年5月底可以投入使用,彻底解决天池中心小学和毛井中心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到2023年河对坡九年制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解决环县红星小学、环县南关小学、环县环城初级中学生均占地面积不足问题,使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均达到省定标准。
整改时限:截止2023年秋季开学,彻底解决以上六所学校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占地面积不足的问题。
四、关于学校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强化课程标准的学习应用,每2年组织一次课程标准检测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二是按照课程标准实施体育教学,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制定新时代中小学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充分利用县域优势和地方实际,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严格落实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要求,在强健体魄、野蛮精神的同时,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三是严格按照新时代艺术教育课程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教学,充分结合环县地方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结合国家、省市艺术教育活动总体要求,每2年开展一次“校园艺术节”,在陶冶学生情操、增长见识的基础上,帮助每位学生培养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会唱主旋律歌曲。四是充分结合环县实际,建立环县学生劳动教育基地5-10个,依托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切实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研究制定《环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办法》,要求学校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指导家长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切实增强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成效目标:全县中小学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认真实施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劳动等课程教学,开足开齐规定课程。
整改时限:3月底前完成整改并长期坚持
五.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的问题。
(一)关于校园安防建设不规范的问题。我县部分学校门口未设置硬质防冲撞设施;学生宿舍楼、教学楼、食堂消防栓不齐全,消防通道不畅通,宿管人员不会使用灭火器;重点部位未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一键式报警装置接通后未及时响应;专职保安业务不熟悉;校门前道路未施划人行横道和减速标示等。
整改措施:一是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统一设置硬质防冲撞柱、安全拒马等防护措施;要求公安部门将对各级各类学校门前的减速标示和人行横道以及警示标示进行摸排,完善国道沿线学校门前两侧50-200米范围内的减速装置和警示标示,加强对县城所有学校在上放学时段安排执勤交警进行交通疏导,缓解交通压力;要求学校联合消防部门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扎实开展宿管人员、安保人员及全体师生消防培训,对消防设施进行逐一摸排并及时更换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完善并正常运行,严肃清理消防救援通道。二是规范和充实各学校安保人员,教育、公安联合为各学校培训专业安保人员436人,并对安保人员的职责进行了细化,明确要求要熟悉业务、熟练操作防爆器械,定期开展防爆演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安保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我们将对学校的工作人员对一键式报警装置的操作进行统一培训,确保熟练操作,公安机关、教育和通信部门将各抽调一名联络人员专门负责一键式报警装置的运行操作以及后期维护、维修。
(二)关于学校食堂管理、学校危化品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我县个别学校学生食堂操作间无防鼠措施;食品留样管理有漏洞,食堂留样食品名称、留样数量、留样时间、留样人等信息不全;食堂消毒记录中“消毒方式”记录与实际不符,个别学校化学实验室无排风装置、未按要求配置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
整改措施:一是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由食药监部门牵头,教育部门配合,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食堂食品安全进行排查整治,按照营养餐管理制度,严把食材采购关口,落实食品留样制度,严格按照“五专管理”(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要求,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和师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危化品的管理。全面排查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存放以及领用台账。对照国家关于危险化学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剧毒、易燃易爆危险化学药品全部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度,实验室由专业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定期清理过期药品,建立领用、销毁台账记录,完善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制度。
成效目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接受培训率100%、掌握食品安全知识100%,食堂安全设施配备100%,各学校视频监控达到全覆盖,并且学校的重点部位已经并入110指挥中心;一键式报警装置全部安装到位。学校实验室危化品专柜存放,购置、使用、处置、存放科学规范、全过程监督。
整改时限:3个月内整改完成并将长期坚持。
2022年3月7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