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xb-2020-00002 | 发布机构: | 提案委 |
生效日期: | 2020-07-3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第2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选登 |
关于创新植树造林机制的提案
我县是全国379个重点沙区县和甘肃省20个干旱县之一,生态脆弱,荒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8.9%,森林覆盖率仅有9.14%,特别是县北的12个乡镇、134个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遭受沙化和干旱影响严重。
近年来,我县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梯田建设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荒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足,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不高,有关部门对植树造林活动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将植树造林活动看作植树节活动,未能将义务植树的意识真正印刻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变成干部群众自觉自愿的活动。二是村庄绿化褪化问题突出,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实现有不小差距,随着精准扶贫行动地不断深入,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全面建成,但是进入乡村,特别是山后农村,绿意明显不足。三是植树与管护成本高。我县是一个干旱少雨县,造林浇水育苗只能采取远距离拉水,成本高,大面积荒山树苗只能靠天等雨,直接影响植树成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绿色环县”建设,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精准绿化。将植树造林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一体规划,针对我县南北气候差别较大这一因素,因地制宜选取树种栽植,不能县南县北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在乡村“精准绿化”,使每个村庄山头的绿化都独具特色,创建一批地域性品牌,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具“个性”。
二是转变观念,义务绿化。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宣传学习,从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带头学起做起,可按照精准扶贫帮扶单位分工,在所联村组建设职工林,实行绩效考核,一年接着一年干,山头不绿、任务不减。
三是创新机制,强化效果。在植被恢复和林地建设上,尽量减少工程发包方式,大力推广农民自主造林模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农民根据自己意愿自育种苗和实施工程,支持在其自愿的基础上组建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对自建林地统一管理和经营。县林草管理部门和乡村只负责规划指导、质量验收和补助兑付。一方面提高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从中拓宽务工渠道,在建设和管理上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引导群众强化爱林护林意识,提高治理成效。同时,可探讨“网络植树”新举措,吸引鼓励网民参与“绿色环县”建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