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环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zrzy-2020-00022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0-11-20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政协环县委员会九届五次会议 第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

发布时间:2020-11-20 【字体:

张晓健、吕宝宁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创新植树造林机制的提案》收悉,经我局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办理,提案所提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足,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村庄绿化褪化问题突出,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实现有不小差距。三是植树与管护成本高。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有:一是科学规划,精准绿化。二是转变观念,义务绿化。三是创新机制,强化效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强化宣传,进一步转变干群观念,营造良好氛围。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按照分系统、划片区、统供苗、跟服务的原则,每年都组织县直单位职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近年来已在县城周边的城东塬、七里沟、南区面山等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5万亩,建立学生林基地200亩。今后,我们将1.加大宣传。通过网络、媒体、举办培训办、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重要指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等宣传出去,使义务植树的意识真正印刻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变成干部群众自觉自愿的活动,营造出“植绿、护绿、爱绿”的浓厚氛围。2.创新形式。以主题党日造林绿化活动、机关学校植树节活动、农户围庄就近栽树等形式为载体,按照人均3-5棵树的要求,对移民搬迁安置点、石油井场周边、村部周边、学校四周、县城乡镇面山、农户庭院绿化实现“六个全覆盖”,争取年均栽植绿化苗木100万株以上,建百亩以上示范点2个。另外,还可探索其他发展模式,每年春造、秋造期间,按照每户10-20棵树,由林业部门统一采购苗木,供苗上门,进一步带动群众义务植树的积极性,掀起“家家户户栽树、漫山遍野增绿”的热潮。3.精准扶“绿”。以项目带动为契机,2019年在帮扶的辛坪村建千亩造林基地1处,2020年在赵台村建万亩造林基地1处。同时,按照全县精准扶贫帮扶单位分工,制定年度扶“绿”计划,在所联村建设干部职工林,每年50-100株,争取栽一片、活一片,逐年增绿。通过干部带头,推动帮扶村整体绿化水平上台阶,实现乡村美化绿化的目标。

二是科学规划,进一步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建设“绿色环县”。近些年,针对环县沙化严重、绿意不足的问题,我们依托林业项目,大力实施苗林产业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造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提升,2018年、2019年全县造林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16万亩,2020年,截至目前,已完成造林12.6万亩,其中三北工程1万亩,植被恢复3.9119万亩,蚂蚁森林2.7027万亩,农户自主荒山造林近5万亩。今后,我们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绿色环县”建设进程:1.筑牢规划基础。规划合理,调查先行。2020年初,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关于开展村庄绿化状况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自然资源局抽调10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17个乡镇33个村庄(其中县南7个乡镇16个村,县北10个乡镇17个村)的绿化状况开展调查,目前该项工作圆满完成。通过调查,为合理编制乡村振兴规划、科学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奠定良好基础。2.合理编制规划。组建规划编制小组,认真编制了《甘肃省防沙治沙工程先行示范县2020-2022》规划、三北六期规划(2021-2035)与总规(2021-2050)、环县林业与草原“十四五”规划等,将植树造林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大规模国土绿化目标。3.创建特色村庄。以建设“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2020年,通过申报,我县八珠乡八珠塬村、木钵镇关营村分别被列入第一、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地,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为原则,针对我县南北地域气候、土壤、降雨等差异,合理编制年度项目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县南以绿化美化树种与经济林种为主,县北以防风固沙易成活的树种为主,创建一批地域性品牌,基本实现“一村一品”“个性村庄”的目标。

三是创新机制,进一步转变工作模式,提高绿化成效。环县作为全国379个重点沙区县和甘肃省20个干旱县之一,生态脆弱,造林绿化难度大,近年来我们围绕“生态立县战略”,不断转变方式方法,走出了一条造林+管护的新路子:1.工程承包模式。国家和省市投资的重点林业工程一律由县自然资源局直接负责,全部实行工程承包制,按照“四制”要求,通过招投标形式,优先选取有实力、有能力、信誉好、技术强、经验足的施工队伍承包造林,包苗木、包整地、包栽植、保成活,确保栽一片、活一片、成一片。2.农户自主造林模式。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2019年开始,县上自筹资金,按照每年5万亩的目标,制定了发展规划,初步划定了造林区块、林种树种、混交方式、规格密度等,在此范围内大力推广农民自主造林模式,尽可能尊重群众意愿,让农民根据自己意愿自育种苗、实施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户造林积极性。3.流转经营模式。县乡积极鼓励本地有苗林培育、经营管理有意愿的个人、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新型实体,充分吸纳当地群众采取资金入股、林权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通过租赁、拍卖等方式流转荒山荒沟承包造林,统一经营管理,增加当地群众收益。4.多措并举强管护。坚持“三分造,七分管”,首先,通过广泛宣传与动员,引导群众强化爱林护林意识,确保林地不受羊畜及人为践踏破坏;其次,动员林农等造林主体加强抚育管理工作,对栽植的苗木进行“回头看”,踏实地埂,修补坑穴,补植苗木;再次,将封禁工作作为巩固造林成果的一项长期和重点工作来抓,在10个国有林场成立了10个封禁中队,组织全县2326名护林员出山巡逻,不断加大管护力度;同时,加大林政执法与有害生物防治,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森林火灾毁林等不法行为,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森林病虫害与鼠兔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强化检疫执法,进一步巩固苗林成果,提升生态效益。通过不断创新绿化、管护模式,进一步提高苗木成活率与保存率,实现生态增效。                                                                       

附注:

    联系电话:15294486611

    联 系 人:王万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