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kjj-2022-00015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2-11-24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政策解读 |
关于《环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说明
“十四五”时期,是环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三新一高”思想,围绕打造“中国羊谷.善美环州”的总体目标,创建全省草羊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县、全省新能源开发重点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县、全省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保护特色县、全省教育均衡发展样板县,建成中国农牧交错带羊业十强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关键五年,也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完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提升全民科技素质,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五年。立足以上时代背景,我们按照省、市科技部门要求,按照政府曹县长的批示指示精神,在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梁钧洲同志的指导下,我们起草编制了《环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是编制依据。本《规划》以省市科技系统《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环县人民政府关于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意见》为基础依据,以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型甘肃(庆阳、环县)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政策依据,以中国共产党环县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和环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确定的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为导向,充分参考相关部门“十四五”规划和重点任务,融合了甘肃省“强科技”、“强工业”、“强县域”实施方案提出的一些政策要素、目标导向、措施办法,结合环县实际,编制了本规划。
二是主要内容。本规划编制内容共8部分。约2.2万字。一是基础与形势(P1-5页)。从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环县“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成绩和“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重大挑战挑战。二是思路与目标(P5-9页)。《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聚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绿色发展崛起为导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突破,以“中国羊谷”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油、煤、风、光、气等能源建设为引擎,以产业转型为第一要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整合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和发展动力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是:创新引领、人才驱动、重点突破、开放合作;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具有环县特色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企业创新竞争力显著增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幅度提升,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创新链围绕产业链运行,科技资源围绕创新链配置,初步建成创新水平较高、主要创新指标稳居全市前列、具有带头引领作用的区域创新示范县。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2020年为0.1%,2021年为0.27%,省、市规划的预期指标是1.5%,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也是1.5%,省上强科技实施方案提出的约束值为1.5%,预期值为1.8%),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0.5%(省、市规划指标均为1.0%,省上强科技实施方案提出的约束值为1.0%,预期值为1.5%),万名就业人员R&D人员数(人年)达到4人以上(省规划指标20人,市规划指标为4人,省强科技实施方案提出的约束值为25人,预期值为30人),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达到1.32件(省市规划值均为1.32,省强科技实施方案提出的约束值为1.5,预期值为2),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亿元)达到3亿元(省上规划指标为388亿元,市规划指标为20亿元,省强科技实施方案确定的约束值为388亿元,预期值为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家(省规划预期指标1500家,市规划预期指标40家,省强科技实施方案约束值2000家,预期值2600家。)。三是科技体制机制重大改革。(P9-12页)以激发经营主体(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团队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全社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围绕市场导向,从建活创新机制、盘活创新资源、用活创新政策、放活创新人才、搞活协作模式、激活市场潜力等入手,围绕持续完善政策机制、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聚力建强科创人才队伍、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四个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四是打造创新发展区域品牌。(P12-22页)立足打造“中国羊谷、善美环洲”的总体目标,充分考虑环县资源秉赋和发展实际,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草羊产业富民之路、资源工业强县之路、特色旅游聚气之路、改善生态固本之路、优质教育强基之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路的路径设计,结合各级政策导向,抓好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陇东引才引智示范区、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等五个示范区建设,促使县域科技创新发展。五是建强科研创新平台载体。(P22-24页)优化整合现有创新平台,形成以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的科学研究平台,以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基地为主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充分整合科研力量、资金资源等创新要素,增强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形成功能完善、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机制,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六是引领产业创新发展。(P22-32页)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瞄准环县产业发展目标,坚持生态优先、效益优先、创新驱动、融合带动、集群集约,把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推广应用,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瓶颈,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从现代农业、能源、文旅入手提升优势产业品质。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挖掘潜力型产业优势。从数字信息、通道物流、节能环保培育壮大成长型产业。七是提升民生科技和可持续发展水平。(P32-36页)密切跟踪社会发展领域新方向,培育社会可持续发展新亮点,重点围绕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关键技术和成果转化应用,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供技术支撑。八是保障措施(P36-37页)(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强化政策保障。(三)做好衔接配套。(四)加强科普宣传。
三是目标建议。《规划》在起草之前,我们安排干部分头到县直各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收集资料,征集意见建议,起草形成初稿后,及时发各部门、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并送县政府分管领导把关审核,进一步修改后,提交会议讨论,再一次征求意见并重新修订,现向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建议审定后以县政府文件印发。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