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黄土地上“丰”景如画--环县大秋作物喜获丰收侧记

发布时间:2022-09-23 15:30:30 【字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九月,是丰收的季节,而丰收,是住在大山里的农民一年到头最期盼的事!

眼下环县150多万亩秋粮陆续成熟,迎来收割季。站在田野上一眼望去,玉米、高粱、荞麦在秋日的照耀下各色各样,映衬出一片丰收的景象。掰玉米、收高粱、挖中药材,当地群众忙的不亦乐乎。丰硕的高粱穗在院落里晾晒堆积,金黄的玉米棒整齐码起,火红的辣椒挂满房前屋后……

bd1c94b86ca945f1b578d551f7bc1780.jpg

黄土地孕育的果实充盈着消费者的味蕾,也鼓足了种植户的腰包。近日,每天早上,环县洪德镇张塬村何有国夫妻俩早早地来到自家玉米地里开始掰玉米,近20公分长的玉米棒运输回家后,在院子里码得整整齐齐。“今年玉米长势比往年好,种了12亩预计能收成13000斤,够喂牛羊了。”

a740a1caa465447593275ab6218cfe9d.jpg

今年50来岁的何有国是个手艺人,长年在周边地区打零工,家里里里外外全靠妻子吕春梅一个人忙活。吕春梅是远近闻名的“过日子”人,家里近40亩土地全部种上麦子、玉米和杂粮,一年到头忙不停。25只羊、两头牛也在吕春梅的饲喂下膘肥体壮,菜园子里辣椒、茄子、白菜、西红柿、萝卜.......样样齐全。谈到收成,吕春梅脸上堆满了笑容,“这几天是农民最忙的时候,面朝黄土背朝天,就盼个好收成,秋粮丰收就算全年大丰收了,再忙都踏实。”

bb2fb0ed6011422498c26f73bf89023d.jpg

张塬村是洪德镇典型的产粮大村,全村1.5万亩土地,粮食种植面积高达1万亩。据张塬村党支部书记耿庆坤介绍,今年全村小麦产量60万斤,玉米产量150吨,荞麦产量200吨。“虽然前半年遭遇旱情,但纵观全年,实现了夏粮不减产、秋粮大丰收,可以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

8b31a04b4670484d8581aaccaba2f6f6.jpg

一辆三轮车、一个挎篮、一把锄头,九月中旬,李塬村村民周金花就已经开始早出晚归在自家玉米地里忙活,今年,她将种植的26亩玉米空隙全部种上了大豆,经过入夏后充沛的雨水浇灌后,长势喜人。“预计玉米每亩至少产1000斤,在保证家里养的16只羊的饲草料之外还可以出售1万多斤,收入近两万元。大豆颗粒饱满,每亩至少收成400斤,纯属增产。”

1648e57a6be74dbc87a3ac88aa8e6446.jpg

今年,洪德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坚持把粮食稳产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全镇秋粮播种面积达10万亩。同时,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维修、调水抗旱等措施,全力保障粮食产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持续推广新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乡村振兴添加新动力。

3bc3aa8f15474336ab576a2956de7019.jpg

毛井镇位于环县西北部,气候昼夜温差大等自然因素成为种植糜子、荞麦等小杂粮的有利条件。今年,该镇在砖城子村打造小杂粮种植示范点,目前已经陆续开镰收割。

d84d26e8ea2b41de9fa97900f9f1dc1d.jpg

村民魏雪琴家今年种植糜子10多亩,9月中旬,糜子全面成熟后,村上联系收割机进行集体收割,她家的糜子仅用一下午就全部收割完成,目前已经完成晾晒,颗粒归仓。“今年糜子收成是多年未见的,收割时候糜子穗重的压弯了腰,每亩产量400斤左右,颗粒也饱满,能卖个好价钱。”

毛井镇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小杂粮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群众在保证小麦和饲草种植面积的同时,喜种各类小杂粮。据毛井镇党委副书记李存金介绍,今年,毛井镇种植糜子、谷子、燕麦、荞麦、苦荞、甜高粱、胡麻等各类杂粮3.7万亩,总共量达5500吨。

cc428e831b2c4713b906fab9608e6000.jpg

作为粮食生产大县的环县,多年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以上,正在构建完善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成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100万亩,目前,已形成产量质量、规模经营率、农机化率、科技化水平全面综合发展的粮食生产全产业链。今年,全县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06万亩,其中夏粮50.97万亩,秋粮155.03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较2021年增加23.87万亩、增幅13%。

深秋的环县,农民脸上的喜悦,勾勒出一幅幅风景怡人的壮美画卷。


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