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部门文件>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fjcz-2022-00009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2-05-31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部门文件

樊家川镇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05-31 【字体:

按照省、市、县关于就业扶贫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抓实抓细“一户一策”就业扶贫措施,推动全镇就业扶贫工作落实落细,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一户一策”就业帮扶措施,坚持“培训与产业紧密结合、培训与劳务输转紧密结合”的方针,帮助一批无致富产业的贫困劳动力获得致富技能,帮助一批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帮助一批已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二、重点工作

就业帮扶和产业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就业帮扶的核心是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输转。今年要把就业帮扶工作放到与产业帮扶同等重要的位置,早安排、早部署、早贯彻、早落实,做到常抓不懈。

(一)抓好劳动力培训工作

1.精准建立劳动力培训需求台账。结合“一户一策”动态调整,各村要及时将培训、输转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一个贫困户。按照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当年只能选择一个项目,且每户不能超过2人的原则,面对面和脱贫劳动力沟通,精准对接,精准建立培训需求台账,精准拟定培训和输转计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措施实,为脱贫劳动力精准培训和输转打好基础。  

2.大力实施就业帮扶培训。结合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一户一策”扶持项目菜单列出的建筑、缝纫、烹饪、电焊、家政服务等13大类21个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积极动员有外出务工意向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培训项目,及时组织有培训需求的贫困户参加按时按点参加培训。

(二)抓好劳务输转工作

2022年,全镇劳务输转人员实名制登记率要达到100%,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有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力争实现应输尽输。  

1.做好实名登制记。今年,劳务输转实名制数据要与全省大就业信息系统无缝对接,逐步实现信息由静态向动态化管理的转变,并确保实名制登记准确率达到100%。各村要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全面进行摸底,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积极采集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富余劳动力信息,对未就业的摸清就业意向地、专业特长和服务需求,对已就业的摸清就业地点、就业单位、工种岗位、工资待遇、累计务工时间和联系方式等,详实建立工作台账,按时上报镇劳务工作站,并及时按月更新运转甘肃省大就业信息系统。

2.细化统计报表及台账。按照省、市、县劳务部门要求,各村务必于每月15日之前准确报送各项劳务输转报表,不得出现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等现象。所有报表要从组、村逐级上报,报表及台账纸质版上报时包村领导、村支书要同时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公章。各村都要建立相关台账,输转人员信息要在甘肃省大就业信息系统中按要求确保台账、数字、信息和报表一致。同时各类报表、台账、招聘信息纸质版村级必须留存。

3.加强人员力量配置。按照要求,每个村确定1名劳务信息员(各村文书担任),做好就业培训信息的宣传、务工培训人员台账报表的建立、务工人员政策落实、衔接等工作,确保组织输转稳步推进。

4.加大组织输转力度。各村要积极利用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各级各类培训机构、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劳务输转行业协会、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搭建的供需平台,提供的用工信息,组织本村有务工需求的劳动力有方向、有重点的输转;不能外出的劳动力,要与本地各类用工企业、劳务派遣公司和“扶贫车间”、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衔接,用工要优先使用我镇本地劳动力,有效帮助解决有务工意愿而不能外出的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按照要求,要充分开发好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三无”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5.做好宣传发动。宣传和发动好群众是做好劳务输转的关键,劳务工作站和各村要围绕“人往哪里走,钱在哪里挣”,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邀请劳务带头人,致富能手作经验介绍,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让他们现身说法打消群众疑虑,激发务工热情,进一步扩大务工规模。要发挥微信和公众服务平台作用,大力宣传和推送招工信息,鼓励条件允许的群众积极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6.及时跟进服务。各村要对输出的务工人员进行跟进了解,掌握人员的主要务工流向,主要收入行业,务工人员习惯性集聚地和易适应工种等情况;及时掌握新毕业大、中专生就业状况,对未参加工作人员建立台账,并提供就业务工信息,帮助其就业。

    (三)抓好乡村公益性岗位选聘工作

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通过公益性岗位实行托底安置,使其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在人员选聘上必须严格程序、规范流程,并将选聘程序中的所有材料(公告、申报、审核、考察、评定、公示、聘用)按村装订成册留存(一式三份,乡、村、人社局各一份)。同时,要及时与聘用人员签订《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聘用协议》(一年一签),按标准为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乡村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信息要及时录入甘肃省“大就业信息系统”,同时要做好人员信息的动态管理工作。按照“县定、乡聘乡管、村用”的管理机制,村委会要负责做好聘用人员的日常考勤及考核,并于每月月底及时报送考勤表、补贴核定表、考核意见等材料到镇扶贫办申请上月岗位补贴,不得出现迟报现象,影响全镇资金兑付进度。乡村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实行动态台账管理,对工作敷衍塞责、不愿意接受管理的聘用人员及时予以调整。同时,要做好聘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以及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抓好大就业信息系统维护工作

大就业信息系统是指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就业培训信息、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信息、转移就业信息、返乡创业信息、扶贫车间信息。也是利用大就业系统已有数据或扶贫办数据对全镇所有建档立卡劳动力数据信息进行补充,并精准落实培训、输转相关政策的平台。各村要随时组织人员进行数据信息核查、录入,全面跟进做好数据信息运转、维护工作,做到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到龄退出、户口迁出、长期在外务工和年满16周岁新成长劳动力等人员的增减变化,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各村要结合扶贫数据信息,详实、细致、完整地运转、维护、补录“一库五名单”各项数据信息,确保数据质量;所有数据信息要相互印证,逻辑上前后一致、相互吻合,既符合农户意愿和实际,又符合行业政策依据和标准。同时管理好各自账号信息,在使用权限范围内进行数据信息操作,谨防数据信息泄露。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就业帮扶工作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是增加贫困家庭收入,促进贫困家庭脱贫最有效、最直接、最可持续的方式。各村要站在大局高度,把就业帮扶工作摆在各自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长期性中心工作来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村要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就业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着力宣传就业帮扶各项惠民政策。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培育就业帮扶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调动贫困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三)狠抓工作落实。就业帮扶工作覆盖面较广,服务对象较多,受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各村要健全工作机制,准确掌握情况,根据职能职责和工作实际,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工作举措,深入一线,狠抓落实,力促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四)加强督查考核。将就业帮扶工作纳入乡村振兴重点考核内容,实行月督查、季考评等工作机制,以督促抓落实、以考核促实效,确保就业扶贫工作如期完成。


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