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粮田”变“良田” || 樊家川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乡村振兴“耕”基

发布时间:2024-12-11 14:50:28 【字体:

近日,天气转冷,但在樊家川镇慕家河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施工机械来回穿梭,现场一片火热,一块块耕地正在变成高标准农田,让种粮老百姓更有底气。

6369dce4fa8343d7994d56ee92006101.jpg

近年来,樊家川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增产增收的主要工程,2024年共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指标12468.44亩(节水灌溉面积2778.05亩),配套田间道路6.6公里,漫水桥4座,分十六个标段实施。目前,已完成整地7657亩,土路基6.6公里。

一、系统设计高起点谋划农田提升变良田

为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前期试点实施的基础上,成立以镇长、村支书牵头的镇村项目推进专班,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学习取经、现场观摩比较,并衔接县农业农村局项目人员多次到镇开展专题培训、政策讲解,通过干部带头、党员示范、乡贤助力,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会议进行动员,上门宣讲政策利好,帮助群众算成本账、产出账、效益账,让群众真正认可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让村集体和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县乡村干部多次到地块查勘,涉及群众现场沟通确认,在地头化解纠纷、解决问题,经过反复勾图确认,确保一次性规划到位、设计到位,让有条件的群众耕地全部变高标准农田。并充分利用安塞河水利资源,在沿川四村争取节水灌溉配套项目,既要实现小田变大田,也要让旱田变水田。

二、因地制宜高质量推进小田提级变大田

项目建设中,党员干部带头作为,乡贤能人主动出力,动员群众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放远视角,采取“打破地界、连片整合、多块合一”的方式,实现农田小变大、窄变宽、坡变梯、埂变路,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对多户群众相连的耕地打破原有界限,多块合一块、小块变大块,建成后根据原承包面积进行同比分配,提升了单个地块面积,方便了机械耕作,放大了产出效益;对单户群众的耕地,根据布局结构,能整合的整合、能连通的连通、有条件对换的对换,尽量实现群众田相通、路相连,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发展基础。同步优化田间生产道路建设布局,尽量将阴山低、地埂边等产量低、不易耕作的土地作为农业生产道路,加宽至四米左右,方便后期机械化耕作。同时,镇村专班协同配合,监理公司旁站式监督,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帮助群众调配黄贮机械,组织公益性岗位为无劳动力家庭清腾地块,全力做好项目建设保障工作。

三、统分结合高效率利用耕地提质变沃土

项目建成后,我们充分征求群众意愿,按照“能统则统,愿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原则,探索推行“村集体统筹经营一批、合作社流转经营一批、能人大户带动经营一批、群众分户经营一批”的“四个一批”模式,最大限度提升耕地经营效益,解决农村老龄化无劳力、耕地撂荒等问题。围绕安塞河沿线,利用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实现土地经营两降低四提升(耕作成本、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效率、产出效益、土地价值、群众收入提升),真正让高标准农田惠及农民、赋能乡村振兴、成为丰收沃土。

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