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务信息>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樊家川镇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8-11-08 00:00:00 【字体: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加强民风建设,全面提升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按照、市、县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移风易俗的重要论述,把推动移风易俗与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与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社会综合治理结合起来推进专项治理,破除陈规陋习,减轻群众负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实落细落小,涵养和谐民风、文明乡风、社会清风,进一步推进生态小康文明美丽新樊川建设。

二、目标任务

针对全镇民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以治理“天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薄养厚葬、赌博迷信为重点,注重教育引导、制度约束、实践养成,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20186月底,沿川4村必须全部建立“一会”(红白理事会)“一约”(村规民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年底,全镇所有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规范办事,结婚彩礼、婚丧喜庆费用等明显下降,农村陈规陋习蔓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020年年底,农民群众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明显提升,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显著提升,民风乡风大为改观,婚事新办、丧事俭办、文明理事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

三、工作重点

(一)深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要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以“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为主题,严格按照“七个一”的流程,通过读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加强移风易俗教育。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渠道,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典型代表,引导人们崇尚科学、破除陋习、遵纪守法,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

1.搭建宣传载体。充分发挥“国之基石”微信公众号的作用,采取典型曝光、经验推送、互动交流、刊发公益广告等方式,加强正面引导、曝光反面典型,提高人们对推动移风易俗的认知认同。同时利用电子屏、宣传栏、文化墙不定期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内容,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图、传统道德文化等绘上巷道围墙,在每个村打造“文化墙”1-2面。通过印发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倡议书的方式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内容。在道德模范、移风易俗最美家庭评选的基础上邀请道德模范、移风易俗先进人物进行宣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从自身做起,自觉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

2.突出教育引导。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各村利用“三会一课”为群众宣讲清陈规陋习蔓延的危害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镇文化站要积极组织各村委会召开本村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会议,并阐明反对高额彩礼、简化婚丧程序的必要性,降低高额彩礼和礼金,降低“因婚”、“因礼返贫”现象发生率。

(二)强化制度保障,加快群众组织建设

1.制定婚丧喜庆公约。按照符合法规、因地制宜、群众参与、便于操作的原则,把“节俭办婚丧”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共同商讨、制定、表决结婚彩礼、红白宴席操办规模、随礼标准和惩戒处罚规则,形成“婚丧喜庆公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公告乡邻,引导村民遵守。

2.加快红白理事会建立。坚持政府推动与村民自治相结合,以各村为单位成立红白理事会,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应由党员、村民代表选举,吸收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有名望的人参加。红白理事会会长可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红白理事会的工作接受村监会的监督。红白理事会要全程介入本村红白事,村民操办红白事宜必须报告村红白理事会,由理事会全程指导协助,理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工作,总结经验,提高服务质量。

3.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引导服务群众作用。红白理事会以“宣传、引导、监督、服务”为基本职责,按章理事、主动作为,对不良倾向和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村委会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及时公示红白事办理情况。探索建立“婚丧事简办承诺书”制度,组织村民签订,增强其道德约束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4.建立奖惩机制。评选表彰移风易俗先进村先进红白理事会和先进个人。做到奖惩并举,凡事主不遵守规定、不遵守村规民约、造成不良影响的,不得参加文明家庭等评选,不得参加先进评选,由镇政府根据规定,调整或取消其所享受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三)强化价值引领,倡树文明新风。

1.倡树婚嫁新风。推动不比彩礼、不比排场、不跟风比阔,缩小宴请范围,减少宴请天数,不搞隆重仪式,不设豪华宴席,控制婚宴规模,不用豪华车队,减少餐桌和车辆浪费,倡导公益婚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新的婚礼形式,让红事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家风传承和感恩教育,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红白理事会要督促当事人依法办理婚姻登记、遵守村规民约确定的喜事标准,弘扬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倡导文明婚俗,破除婚事活动中各类低俗陋习,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酗酒猜拳寻衅滋事、扰乱社会秩序等不良现象。

2.倡导喜庆事宜简办或不办,减轻人情消费负担。大力倡导乔迁新居、庆生祝寿、满月过岁、升学留学、参军就业、工作岗位变动等喜事不办,自觉抵制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现象,狠刹挥霍浪费之风,党员干部发挥引领作用,率先垂范,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和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3.倡导葬事简办,树立厚养薄葬观念,弘扬孝老敬老传统美德。破除丧葬陋俗,反对利用丧事活动大操大办、盲目攀比,树立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倡导“厚养薄葬”,推广火葬。红白理事会要主动协助事主简化丧葬仪式、缩短丧葬时间、缩小丧葬规模,减少不必要的迎客、送客礼节禁止在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奏乐诵经、乱撒纸钱、焚烧冥币、搞封建迷信活动等。倡导文明祭扫,宣传引导群众通过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现代祭扫方式慎终追远、寄托哀思,抵制封建迷信陋俗,树立文明祭祀新风。

4.发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规矩意识,发挥带头作用,不得操办除婚丧以外的满月、百日、生日、升学、成人礼、参军、履职、出国、乔迁新居等其他喜庆事宜,确需操办的,不得邀请近亲属以外的人员参加。要将移风易俗工作列入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积分制管理,使党员干部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走在前、做表率,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群众。

(四)强化文明创建,凝聚移风易俗共识

1.深化文明乡镇创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各村要积极创建县级文明村,创建达标率不低于50%。深入推进文明村镇“道德讲堂”建设。把评选出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请进讲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乡村文明风尚。

2.培育优良家风。继续开展好家风建设活动,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持续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每个村不少于1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倡导全社会敬老孝老、勤劳节俭等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相亲相爱。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宣讲活动,每个村不少于2条。以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主要内容,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现代家庭理念,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引导广大家庭向上向善。

3.培育新乡贤文化。继承和弘扬传统乡贤文化,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新乡贤文化,用其丰富的道德资源和人文价值影响群众言行。要从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创业人士等群体中发现和培养新乡贤,发挥他们植根乡土、贴近群众的优势,用他们的嘉言善行感召群众、垂范乡里。加强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学习宣传,运用农村“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等载体,开展“讲学用”活动,引导群众投身除陋习、树新风的生动实践。

(五)强化文化惠民,涵养社会文明乡风

1.加大农村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利用逢集日或者节假日,开展文艺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等惠民工程,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拓展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演身边人、说身边事、实现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2.提升农村文化教化功能。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会、农民文艺演出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育活动;运用“我们的节日”活动载体,在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社火、剪纸等民俗表演,让传统节日更富人文情怀;传承发展情趣健康的农村文化习俗,用好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乡风教化资源,运用民间小戏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天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习俗的引导,用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强化社会管理,协调推进移风易俗

1.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严格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评议会等村民自治制度,规范和完善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推进村级自治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拓展村民参政议事渠道,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深入开展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抓好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解读。

2.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与“七五”普法有机结合,以治理“天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为重点,强化法治文化公益广告宣传,利用逢集日通过发放宣传册、悬挂标语、开展法律讲座等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规定,自觉抵制歪风邪气,遵守村规民约。

3.强化农村依法治理。综治中心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严厉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依法打击买卖婚姻、婚姻诈骗等行为,坚决遏制低龄婚育现象,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成立镇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王世沛担任组长,政府镇长梁立群、镇党委副书记拓娟为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支部书记为成员。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站所村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召开动员会议,指导各村健全红白理事会,按照标准、流程开展移风易俗工作。

(二)强化责任追究。将移风易俗工作情况纳入全镇综合目标考核,作为评选文明村的前置条件,移风易俗工作不力的,取消评选资格,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定期对红白理事会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村规民约修订和上墙情况等进行检查督导,公开通报。


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