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环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zfb-2019-00039 发布机构: 政府办
生效日期: 2019-05-06 废止日期:
文 号: 环政办发〔2019〕43号 所属主题: 政策文件

关于印发环县种植合作社规范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5-06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及省市驻环有关单位:

《环县种植合作社规范提升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6日 



环县种植合作社规范提升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种植合作社综合管理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按照《庆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活动方案的通知》(庆政办发〔2019〕15号)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持续完善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配齐相关设施,实现科学管理,确保技术操作规范,经营效益良好,配股分红到位。同时,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为社员搭建广阔市场平台,帮助其进行主导产业商品交易;注重合作社的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生产能力,实现由从事生产工作向组织、带动、指导、服务社员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工方向转变。

二、总体要求

通过抓合作社制度规范、抓配套设施完善、抓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抓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抓品牌培育建设、抓引领示范带动、抓“一村一品”发展、抓经济效益提升的“八抓”措施和包目标管理责任、包规范管理责任、包技术服务责任的“三包”责任机制。强化能人带动、技术示范和机制创新,大力发展以有机小杂粮、黄花菜、中药材等产业为主的合作带贫模式。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系,着力破解种植合作社发展存在的制约瓶颈,防范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切实提高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实现产业扶贫预期目标。

三、工作原则

(一)问题导向原则。着力解决合作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现有种植合作社进行排查摸底、梳理分类,每个合作社按照问题和缺项建立整改台账,限定工作时间逐问题逐缺项整改销号。

(二)分类指导原则。全面督查,找准症结,因社施策,突出重点,采取差别化的对策措施,对基础设施好、发展信心足的进行规范提升;对发展信心不足、未开展实质性经营活动、无能力保证贫困户分红的进行清算接管。

(三)责任到人原则。合作社考核验收责任人、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人、乡镇包抓责任人、合作社法人、技术指导员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合作社规范提升相关工作。

(四)部门联动原则。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电力公司等相关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责,强化协调配合,用好扶持政策,共同推动合作社规范提升。

四、规范提升内容

(一)抓制度规范。在制度建设方面。健全合作社社务和财务公开制度、合作社示范章程、合作社三会职责、合作社组织机构图、成员管理联系制度、生产销售管理制度、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议事规则制度、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合作社辅导员包抓制度等资料。在档案资料方面。完善营业执照、主导产业规划、银行账户、入股分红协议、订单或流转协议、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管理记录、成员花名册、带动贫困户花名表、社员证(股权证)、会议记录、入社申请、劳务用工合同等资料。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专门会计记账、有规范的账务账簿、有规范的记账凭证、有资产负债表、有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有成员账户等。

(二)抓基地建设。1.强化分析研判。充分利用网络和大数据对市场需求、成本与产出、消费群体等因素进行综合研判,拟定发展范围2.确定主导产业。根据合作社所处区域,对降雨、土壤、积温、无霜期、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测算分析,对比小杂粮、中药材、黄花菜等作物生长需要,确定适宜发展的主导产业。3.提升技术水平。综合集成良种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耕作等技术,引进新优品种,建立试验田、核心示范田、规模种植田。4.加强田间管理。播前要做好土壤消毒、整地施肥、种子处理等工作,播后要做好作物中期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追施肥料以及收获期的收藏入库等。5.实现保险覆盖。用足用好政策性补贴手段,全面落实农业综合保险各项政策,实现所有特色产业、所有产业合作社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保险”全覆盖。

(三)抓提质增效在人才储备方面。每个合作社需配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等,人员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后持证上岗。在品牌培育方面。鼓励支持合作社申请绿色、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及商标注册和包装设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品牌提升市场知名度。在宣传推介方面。举办县域内的农产品推介活动,同时积极支持各合作社参加国家、省级、市级举办的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交易活动。在加工升级方面。学习借鉴先进合作社和企业的发展模式,对原粮(原药)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双线销售方面。不断加大支持电商发展力度,依托“环乡人”区域公共品牌,带动全县所有合作社农产品全部“触网”销售,健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网络,拓宽市场,延展链条。

五、实现途径

(一)外出考察学习,转变思想观念。组织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赴外省进行实地观摩学习,通过学习带回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不断更新产业定位、明确发展方向,逐步改变传统的种植理念和粗放的管理方式。

(二)聘请专家教授,提高能力水平。聘请农业发达地区的名师和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对地对标进行深入浅出的培训教学,年内组织两次深化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合作社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管理能力。

(三)督促验收评比,建立完善机制。依托“合作社规范提升年”活动,对种植合作社进行季度评比、半年分析、年终总结,对每季度评比排名后20位的合作社包抓责任人和合作社法人开展专题培训。通过抓后进、抓典型,鞭策合作社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建立后进促动、先进引领的良好循环机制。

六、督查考评

采取日常监管、专项督查、定期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合作社的运营管理、资金运行、生产情况、效益发挥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一)监管评比。各乡镇要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组长的监管和评比小组,监管小组不定期巡回检查指导本乡镇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每季度对每个合作社检查指导不少于2次,通过建立专门监管整改台账,对存在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评比小组采取划片包社的方式,分别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下旬前完成评比,并进行考核排名,在乡镇内进行通报,同时,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备案。

(二)专项督查。县农业农村局抽调工作人员,组建督查组,在乡镇监管和评比的基础上,每季度开展1次专项督查,着力对日常监管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苗头性问题、阶段性问题进行督查,做到问题指向明确,整改及时到位。半年进行一次分析研判,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年终进行总结,兑现奖惩。

(三)奖优罚劣。对本年度评比排名靠前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级、市级示范社,优先纳入项目申报库,优先给予项目扶持,鼓励优秀合作社充分发挥优势,组织生产、技术服务、订单生产等,与广大种植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对连续两季度评比处于末位或本年度综合评比处在末位的合作社,由乡镇上报县农业农村局,纳入“黄牌”和“红牌”管理,不允许申报示范社,不给予项目扶持,逐步退出带贫合作社序列。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持续强化职能发挥,配合做好合作社规范提升各项业务指导。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细化工作方式,持续跟踪督查,配齐帮扶力量,督促各合作社包抓责任人加强与负责人的协调沟通,全力做好规范提升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加强能力建设。县农业农村局要注重加强对合作社法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提升谋划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大对合作社技术人员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技能。

(三)加强技术服务。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要定期深入合作社生产一线,梳理存在问题、精准把脉问诊、开展专项指导,对能现场解决的,及时进行指导服务,现场整改到位;对需要进行持续技术跟踪的,要定期进行回访,建好指导台账,持续跟踪服务,确保各项技术服务举措落到实处,发挥应有功效。

 (四)加强督查指导。县级督查组要定期深入乡村、合作社进行督查指导,确保规范提升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对工作进展不力、规范提升效果不明显、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有短板的合作社,县上将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