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fb-2023-00058 | 发布机构: | 环县人民政府 |
生效日期: | 2022-04-15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环政发〔2022〕13号 | 所属主题: | 环政发 |
环县人民政府 2021年度环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1年度环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环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以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主线,以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制度机制为保障,以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不断夯实政府法治建设基础,为环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一、强化法规学习,切实提升法治素养
一是深化多渠道学法。坚持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学习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坚决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等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升干部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年内共开展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4次,法治讲座2期,组织全县116个单位4788名干部参加网上学法,考试通过率达到100 %。二是坚持主要领导年度述法。将县直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全面纳入年终述职内容,推动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三是接续推进“八五”普法。实施《环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建立完善部门尽责普法、社会共同普法工作制度,初步构建了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指尖普法”“活动普法”“培训普法”“以案普法”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及贫困户“法律体检”行动。去年,共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宣讲5场(次)、各类普法宣传活动86场(次)、领导干部法治讲座5场(次),干部法治培训班8期,轮训人员2100人(次);接待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800人(次),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法治环境
(一)全面履行政府行政职能。一是严格权责清单管理。持续做好事项承接管理工作,年内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项、调整5项,并组织相关单位认真做好事项认领及实施清单编制工作,对《环县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更新,目前县直部门共认领省级依申请事项632项、依职权事项1156项、公共服务事项343项,编制实施清单2131条;20个乡镇分别认领依申请事项9项、公共服务事项52项,257个村(社区)分别认领公共服务事项52项,并编制完成了实施清单。二是清理整治变相审批。对2001-2020年省政府1-24批下放的285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县级行使层级的77项备案事项逐项进行了清理核实,依法依规纳入清单管理,坚决杜绝备案变审批或变相审批现象。三是加快“一件事一次办”梳理公布。组织各部门单位围绕企业开办、社保医保等重点领域,全面梳理公布“一件事一次办”成熟事项90项(其中联办事项47项、单体事项43项),并在甘肃政务服务网加载79项。同时,结合第六轮流程优化工作,按照“四级46同”和“两减”(减材料、减时限)“两降”(降成本、降门槛)“两提”(提效率、提质量)要求,对“一件事”审批环节进行精简材料、归并流程、统一表单、压缩时限,推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精准编制线下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清晰化指引。四是全力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按照“应上尽上”原则,在甘肃政务服务网环县子站发布“省内通办”事项57个、“跨省通办”事项65个,并在县政务大厅设置“异地代收代办”专窗,充实工作人员,配齐必要设备,年内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咨询服务36件(次)。五是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按照“清理一批、审核一批、公开一批”的要求,由县司法局牵头,组织各部门对告知承诺证明事项开展全面梳理清理工作,公布告知承诺证明事项29项。制定印发了《环县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工作方案》,梳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69项(直接取消审批6项、审批改为备案4项、实行告知承诺13项、优化审批服务46项),并督促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改革方案进一步细化具体改革措施,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沟通衔接,及时登录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认领和反馈有关信息。
(二)聚力打造良好服务环境。一是持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设立25个政府组成部门行政审批股室,积极推进部门单位行政审批职责、事项、环节、人员向审批股室集中、向政务大厅集中、向一体化平台集中,并全力推进“一窗式”综合受理改革,将现阶段各进驻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投资项目审批、市场监管等9个“综合性受理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窗式”综合受理,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中服务模式。目前,县政务大厅共进驻48个部门单位、6个便民企业,进驻工作人员83人,进驻事项931项,事项进驻率95.5%,事项“一窗”分类受理率达到87.8%。二是严格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通过大厅窗口、宣传栏、政务服务网、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加大“好差评”制度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切实提升了群众对“好差评”工作的知晓度和应用率。今年以来,县大厅累计接受群众线上线下评价101770条,群众满意度达到100%。三是认真做好政务热线整合优化工作。制定印发了《环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优化工作方案》,对企业和群众拨打频率较低的县级2条热线取消其号码,将话务座席统一归并到县12345热线中心,对社会知晓度高的县级2条热线,暂且保留号码,与12345热线建立电话转接机制,按照12345热线工作标准统一提供服务。今年以来,县“12345”政务热线平台受理群众各类诉求4099件,已办结4045件,办结率98.7%,限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7.8%。
(三)全面营造法治营商环境。一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改革。在县政务大厅二楼D区设置招商引资代办服务专区,进驻代办服务事项20个,按照“一事一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要求,为中盛、伟赫、华电、华能、德华等重点企业配备代办专员提供全程代办等综合服务32件(次)。二是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便利化服务。将涉及企业开办的市场监管、税务、人社、医保、住房公积金等部门业务统一纳入县政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专区和综合受理窗口,梳理统一的《企业开办资料清单》,并依托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对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填写的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纳、刻章、税务开票、银行开户等信息,全面推行串并结合的办理模式。目前,所有企业开办时限全部压缩在3个工作日之内,个体工商户当场办结发照,年内共办理无纸全程电子化业务5210份、简易注销业务195户、“秒批”业务37户,发放电子营业执照6217份。三是深化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改革。不断健全完善不动产登记服务专区,进一步归并整合跨部门协同办事流程,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监管、税收征缴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一窗受理”,使不动产一般登记业务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抵押登记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注销、查封登记做到即时办结。年内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1823本,出具不动产登记证明2910份,办理各类注销登记835件。四是不断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一体化平台融合对接,全面推行投资项目“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服务”并联审批工作,积极落实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告知承诺制,将原有承诺资料由6项简化整合为3项,使审批时限严格控制在120个工作日内。今年以来全县共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项目312个(审批类245个,备案类67个),占全市比例18.73%;总投资93.62亿元,占全市比例3.57%。五是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印发了《环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整改提升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业务培训3次,及时动态更新涉改事项清单,优化办理流程,压减审批时限,并督促各涉改单位通过工改系统开展线上审批业务受理工作。2021年我县共办理工改审批事项1055件,联合审图7件,市政报装24件,联合验收33件,容缺受理88件,中介服务57件。六是积极推行税收优惠“不来即享”。优化涉税事项线上线下办理体验,落实企业开办涉税事项“五减”办理,实现企业开办涉税事项“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一次提交、一次办结”,涉税事项网上申报率达到95%以上,企业申领增值税发票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
三、坚持以民为本,畅通便民利民渠道
(一)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制度。一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在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均设有依申请公开专栏,规范了目录、流程、表格等,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建立健全了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重要政策专家解读机制,依法公开权力运行、公共资源配备、年度报告、干部任用、考核奖惩等政府信息,做到了及时有效发布、回应公众关切、正确引导舆情。二是强化监督,确保政务公开落实。严把公开内容和项目关,既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又防止不该公开的乱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即注重发挥政务公开监督作用,又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及时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
(二)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不断优化完善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快部门行业专网与一体化政务平台互联互通,全面推进乡村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延伸应用。目前已有47个部门单位、20个乡镇、257个村(社区)1375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平台办理,事项网办率达到98%。二是加强政务数据有效共享。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全县政务服务数据归集、共享、利用,积极推动电子证照向国家、省级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归集和电子印章制作报备工作,目前,已完成县级部门电子印章制作78枚、乡村级电子印章报备277个,采集电子证照2489条,并编制上报了360个政务事项数据资源目录。三是大力推进网上办事。依托庆阳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启动运行,及时开通事项网上办理功能,鼓励引导企业群众通过网上查询、咨询、申报、办理相关业务,并采取邮寄送达等方式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今年以来,县政务大厅共受理办件264856件(其中一体化平台办件44854件)。
(三)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根据全省统一安排,深入开展律师、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目前已进入查纠整改环节,尚未发现问题线索。截至目前,环县法律援助中心为困难群体提供援助302件(其中刑事83件,民事219件);公证处办理公证399件。行政复议办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6件,已经办结11件(其中撤销5件,维持4件,变更2件),正在办理5件,纠错率53.8%。
四、突出依法行政,全力打造法治政府
(一)健全依法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完善重大决策事项范围、内容和程序,严格落实重大决策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共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广泛听取意见,主动与利害关系人沟通,并注重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意见。推行县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全覆盖,畅通了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有效发表意见建议的渠道。目前,县政府共聘请5名执业律师为法律顾问,并重新调整确定了31名律师担任256个村(社区)公益法律顾问,全县20个乡镇38个县直部门16个企业单位也分别聘请了法律顾问,全面参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政复议应诉等事项。(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按照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要求,做好文件起草、讨论、审查、发布等各个环节工作,合法性审查率达到100%,未发生与法律法规相矛盾现象。同时,对不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实际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有效保障了规范性文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21年共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7件,通过3件,向市政府、县人大办备案3件;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1件;审查重大行政决策1件;对现行有效的11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并形成电子文件,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全县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确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为“三项制度”示范建设单位。二是加大行政柔性执法力度。对不适用行政处罚行为的,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严格落实行政处罚“两轻一免”清单和《行政处罚法》“首违不罚”的要求。采用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行政建议等柔性执法方式办理案件3175件(其中行政指导3123件,行政告诫50件,行政建议2件)。各执法单位采用“两轻一免”方式办理案件60件,其中从轻处罚25件、减轻处罚23件、免予处罚12件。三是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全县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建立行政复议与应诉被纠错案件通报制度。督促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公正、及时地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萌芽阶段、消化在行政系统内部,有效维护了行政机关形象。四是严格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全县审查通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单位47个(其中:法定行政机关45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2个),1320名工作人员通过了行政执法资格审查,26人通过行政执法监督证资格审查。五是积极开展案卷评查工作。组织开展全县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跨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对重点执法单位的110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了交叉评查,及时发现并整改了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去年,共评出行政处罚优秀案卷32本,合格案卷20本;行政许可优秀案卷26本,合格案卷22本。
尽管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市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和部门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未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不够强。个别部门和乡镇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具体执行中缺乏扎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也不到位。个别部门和乡(镇)对安排部署的工作消极应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三是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作了明确要求,但个别部门未能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公开内容仍然是粗线条的,存在结果公开多,过程公开少;原则方面公开多,具体内容公开少的情况。四是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部门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报备不及时,行政执法案卷装订不规范,诉讼期限告知错误,罚缴分离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进展缓慢;各部门基本建立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单位执行不到位。五是在推动“三项制度”落实上存在一定差距。个别部门对“三项制度”落实不力,在重大法制审核上没有制定详细的清单,没有成立相应的法制审核机构;在执法公示采集系统录入上,部分单位也没有进行数据录入。2022年,我们将聚焦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从严从细开展督导检查,全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构建职责明确、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推动我县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