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fb-2024-00063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 |
生效日期: | 2023-06-07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环政办发〔2023〕31号 | 所属主题: | 环政办发 |
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环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及省市驻环各单位:
《环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已经十九届县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7日
环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快我县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充分发挥农业全产业链和区位优势,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返贫底线,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立足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潜力,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到2025年底,肉羊饲养量达到487.3万只,其中存栏200万只,出栏287.3万只(屠宰加工100万只),肉产量6万吨;奶山羊存栏12.7万只(产奶基础母羊7.5万只),产值达到83亿元;蔬菜苹果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总产量分别达到约13万吨、1.2万吨、31万吨、1.6万吨、5250吨。建立以羊产业为核心,牵引带动其他农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使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振兴初见规模,产业效益显著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以养殖业牵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全力推进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引育结合”的原则,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代畜禽种业体系。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开展环县滩羊等地方制种资源保护。依托庆环肉羊制种基地,开展“中环肉羊”新品种培育,大力推广“四个一”制种技术,示范带动羊羔肉集团、牧康公司等11家社企选育良种,释放新品种“科技红利”,年生产优质父本种羊1万只,纯繁选育湖羊基础母羊12万只以上。接续实施陇东黑山羊提纯复壮“五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建设3000只以上存栏规模的黑山羊核心保种群4个,创建500只以上黑山羊扩繁群20个,专业户2000户,示范户3000户,黑山羊存栏达到30万只。肉羊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种畜禽质量不断提高。
(二)以加工业带动促进价值链提升。以产品精深加工为抓手,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特色农产品向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循环利用转变增值的路子,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产业效益。通过屠宰交售奖补政策,优化扩繁、育肥、屠宰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中盛屠宰厂增设生产线,扩大产能,确保到2025年全县年屠宰量达到100万只,销售羊肉及产品2万吨以上,食品厂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突出精深加工牵引作用,支持中盛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和业务重组,加快推进上市融资。依托全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加强与金川公司、圣农集团深度对接,筹建5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厂1处,提升畜禽屠宰加工能力;招商引进“圣农”“华膳”等大型企业与中盛公司合作,筹建环有熟食加工厂1处,实施万吨羊肉预制菜深加工项目,开发羊肉串、红烧羊腩、霸王羊头等快餐食品、预制菜品,加快实现科技与产业的延伸融合。新建中盛食品厂3000吨羊肉产品冷链仓储设施,依托电商冷链物流体系,探索完善国内羊肉鲜销模式,走好“一鲜到底”路子。
(三)以品牌打造促进产品优势竞争。加快推进“甘味”品牌标准化建设,接续实施“环县羊羔肉品牌十大宣传活动”,引导、鼓励、支持“环县羊羔肉”经营主体自主创建企业品牌、注册商标、入选“甘味”品牌目录,在西安、兰州、银川等机场、高铁站、地铁站投放线下品牌广告,完成“环县羊羔肉”京兰高铁冠名,积极推动环县羊羔肉进展销会、名店餐桌、大型商超,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举办冠名赛事,开展“百人万羊”进疆行动,开辟种羊和人才市场,办好第四届世界绵羊大会、“环县羊羔肉”烹饪大赛等活动,大力宣介“环县羊肉十八吃”,逐步把“环县羊羔肉”打造成全省、全国驰名品牌。
(四)以电商物流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加大项目投入,不断完善电商产业园区功能,强化产业集聚,力争2025年前将环县电商产业园区打造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提质升级,促进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实施物流补贴,鼓励物流快递进村进户,切实解决电子商务进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拓宽市场销售渠道,积极引导直播电商健康持续发展,开展直播电商带货,线上销售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发展同城配送,鼓励美团、饿了么、多多买菜等同城配送企业积极拓展业务,不断扩大规模。到2025年底,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50亿元,网络零售额实现12亿元,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
(五)以消费帮扶促进农产品应销尽销。组织消费帮扶企业参加各种展会,以提高环县农特产品和知名度和竞争力,协助对接采购企业,提升环县农特产品外销力度。鼓励环县消费帮扶企业、奖补企业(合作社)通过东西部协作主渠道销售环县农特产品(销售额达20万元-100万(含)的,奖补1-2万元;销售额达100万-1000万(含)的,奖补3-6万元;销售额达1000万-5000万(含)的,奖补7-10万元;销售额达5000万以上的,奖补11-20万元,最高奖补20万元,各奖补企业(合作社)销售奖补不重复享受)。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资金支持。用好国家涉农整合资金对国家重点帮扶县的支持政策,继续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重点用于产业发展。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确保2025年底达到50%以上。用好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支持发展特色产业、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以及产业发展必需的配套设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富民产业贷”、“金羊供应链贷”等信贷政策,全覆盖保障产业发展需求。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对县域内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县属国有企业进行扶持。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优化资金投向,强化财政衔接资金投入,重点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培育壮大,全产业链提档升级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按5%的增幅,逐年稳步提高用于优势特色产业的比重,确保2023年达到60%,到“十四五”末提高到70%以上。省级衔接资金根据实际重点用于产业发展,资金占比应不低于60%并适当增长。涉农整合资金明确50%以上用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
(二)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和支持力度,支持农业农村、中医中药、农机农艺、数字信息等各领域的“土专家”积极开展各类科研活动,落实有效研究财政科技项目扶持和专利授权奖补政策,加大专业技能人才、乡村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依托知名企业和职业技术学院(校),培养一批“环县名匠”“陇原工匠”“环县巧匠”。
(三)强化保险保障。按照农业保险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的推进原则,逐一靠实乡镇政府、保险机构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建立防范和化解种植养殖期间自然风险和收获期市场价格风险的长效兜底保障机制。加大产业类政策扶持力度,激发保险机构活力,调动农户参保积极性,逐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完善定损理赔机制,实现应赔尽赔,有效分散农户种植养殖风险,增强发展产业信心,进一步提高产业风险防范应对能力。
(四)强化联农带农。充分发挥经营主体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推进引领作用,按照支持力度与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数量和效果相匹配的原则,持续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带动方式和受益程度,进一步树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数量越多、效果越好,支持力度越大的鲜明导向,实现带动农户增收、经营性帮扶项目增效双收益。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省市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工作机制,明确县乡村责任分工,构建县委农村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牵头推进,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协调、督导落实,行业部门各负其责、接续推进的组织体系,确保工作力量只增不减,工作合力只聚不散。
(二)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按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的产业项目,精准匹配资金计划,统筹协调调度,加快项目实施。相关行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资金管理的主体责任,按规定使用资金,按项目计划组织实施,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从严落实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和绩效管理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审计部门要加大对资金使用政策落实的审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三)靠实工作责任。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部署,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以成立的乡村产业振兴专班为主,18个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各自工作职责,用足用活产业扶持政策,着力优化现有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品牌,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四)强化监督检查。要按照“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的要求,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健全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机制,采取抓点示范、现场推动、检查督导和调度督办等办法,严格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总结、年终考评机制。对工作积极负责、成绩突出的乡镇或个人予以表扬;对推进不力,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的乡镇或个人严肃问责,切实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