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kjj-2021-00027 | 发布机构: | 环县科学技术局 |
生效日期: | 2021-11-1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环科技发〔2021〕41号 | 所属主题: | 科技管理 |
关于公布环县“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指南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各企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一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动力的支撑。
目前,我县科技创新仍然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偏低,科技与金融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创新缺乏坚实稳定的资金支持;高质量科技供给不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创新主体培育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短缺;创新治理能力不足,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的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不够顺畅;科技创新意识不足,对“国之大者”把握得不好不精不准。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环县建设,优化创新支撑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引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据《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近年来省科技厅支持项目,结合我县实际,我们梳理完成了《环县“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指南》,现予以公布。望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认真学习研究,掌握核心重点,系统谋划思维,积极申报省、市、县各级各类负责科技计划项目。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附:环县“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指南
环县科学技术局
2021年11月10日
环县“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指南
一、支撑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重点
1、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有效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提高水土保持率。
二、现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点
2、加大煤炭清洁化利用、油区勘探开发、天然气开发利用、原油产能建设等,推进能源化工产业技术改造提升。
三、特色优势领域基础研究重点方向
3、农作物和中药材种质品质创新研究。
四、生物医学产业创新重点
4、道地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制(修)订当归、党参、黄芪等道地中药材质量标准和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完善农药、重金属、有害元素等安全性检测方法和指标。
五、节能环保产业创新重点
5、生态环保技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技术及服务系统、沙漠化综合治理、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
6、污染治理技术。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废水处理、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大气联防联控等领域的技术研发、集成与综合应用示范。
7、废物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废物分类、处置及资源化成套技术装备,推进采矿、冶金、化工、医疗、农业等大宗固废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高效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六、石油化工产业创新重点
8、煤炭资源绿色开发。重点开展煤炭资源勘探、大型矿井快速建井、安全绿色开采、煤机装备智能化等研究。
七、冶金行业创新重点
9、智慧矿山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综合利用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矿山全流程生产、设备、能源等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集、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
八、轻工食品产业创新重点
10、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肉制品加工生产线,支持和引导干酪素、酪朊酸钠、液态乳和配方乳粉等特色乳制品生产。
11、特色酿造加工技术。研发生产保健酒产品、美容产品等个性化产品,推动特色酿造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12、特色主食加工技术。提高主食精深加工装备和工艺水平,生产膳食纤维、生物活性肽、黄酮类、多糖类等功能产品,加快超微粉碎、微生物发酵、微波膨化等新技术在小杂粮加工环节的推广应用。
九、建筑建材产业创新重点
13、重点推进窑炉、水泥粉磨、熟料生产等节能改造,加强建筑材料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以及建筑材料回收循环再利用技术研发。
14、加强水泥制造过程污染物控制、水泥制造全流程信息化等技术攻关,研发混凝土材料高性能化、绿色化、多功能化技术和混凝土结构防护、基体防腐和钢筋阻锈关键技术。
15、开发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和保温、隔热、防火、长寿命外墙保温材料,研发环保型木质复合、金属复合、优质化学建材及新型建筑陶瓷等材料。
十、现代农业创新重点
16、生物育种技术。加强牛、羊、玉米、马铃薯、小麦、油料作物、蔬菜、特色林果和道地中药材等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支持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创制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
17、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技术。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型和干旱贫瘠型中低产田的改良,推进高标准农田土壤耕层微环境调控、障碍性土壤治理等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
18、农业生物制造技术。以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为重点,开展作用机理、靶标设计、病原作用机制、养分控制释放机制等研究。
19、智慧农业。研发农林动植物生命信息获取与解析、表型特征识别与可视化表达、主要作业过程精准实施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展智慧农业信息采集、栽培管理、智能控制、精准水肥、安全监测等信息化服务。
20、农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开展农作物优质高产品种栽培技术、生态种植模式与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减施及替代技术、旱作与节水栽培技术等研究。
21、畜禽安全高效养殖与草地农业技术。开展动物疫病检测与绿色防控、畜禽安全健康养殖工艺与环境控制、畜禽养殖设施设备、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草食畜牧业、草原生态保护、减抗替抗等技术研发。
22、农业农村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开展农田水土环境污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技术、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以及农村生活垃扱、农业废弃物、废旧地膜等资源化处理技术研发应用。
十一、现代服务业创新重点
23、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展系统化解决方案构建、服务监管、服务互联、个性化与虚拟化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24、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信息服务、生产租赁服务、智慧金融、电子商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设计。
25、生活性服务业。开展家政、康养、物业等领域智能化、生态化、个性化和融合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26、生态性服务业。探索开展生态商业、生态物流、生态教育、生态交通等新兴业态。
27、科技服务。开展科技资源池构建、科技资源数据分析、科技资源精准服务、开放式科技云服务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十二、乡村振兴创新重点
28、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重点支持符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注册地在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内、主导产品符合重点发展方向的农业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29、建立特色农业科技园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推进具有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30、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镇)。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镇)。
31、发展壮大乡村振兴科技人才队伍。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支持科技特派员等乡村振兴科技人才领办创办协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建设一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32、智慧农村。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农村智能医疗、教育、管理、服务及数字生活,探索融合农村与关联城市一体化信息空间的智慧农村示范体系。
十三、公共安全创新重点
33、生态安全。加大对土壤风蚀沙化过程、水土流失过程、生态水文过程等的科学研究,重点突破沙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生态损害等生态安全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
34、生产安全。开展煤矿、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领域重特大事故防控科技攻关与应用示范,加强高危行业危险源排查治理技术研究,开展交通救援、工程抢险、安全生产、消防救援、航空救援等应急服务技术与装备研发。
35、食品安全。强化食品安全基础、风险评估与标准、监管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研究,推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残留,重金属及毒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等研究推广。
36、卫生安全。积极研发新冠肺炎、鼠疫、霍乱、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精准防控新技术。
37、信息安全。开展安全检测、防护策略、安全防御和加密等技术研发,加大工业控制领域的网络安全技术支撑和产品检测研究。
38、生物安全。开展生物识别技术、精准基因工程技术、数字基因组技术、神经形态技术等研究。
39、社会安全。加强社会安全基础信息综合应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数据共享交换、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新型犯罪侦查等技术研发,构建社会安全立体防控技术体系。
十四、生命健康创新重点
40、围绕常见多发病、传染病、老年病、地方病、职业病,突破一批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规范化诊疗方案。
41、开展中医药现代传承、“中药方剂”升级应用、中医特色诊断、中医“治未病”、中西医结合等关键技术研究。
42、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立“智能终端+云平台+大数据+服务”医养系统,推进互联网技术和智慧养老深度融合。
十五、绿色低碳创新重点
43、开展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近零排放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44、开展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城市度弃物处理、农业活动及土地利用等领域甲烷、含氟气体等排放监测和减排技术研究。
45、推进畜禽粪污等排放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应用,开展畜牧业高效绿色低碳发展技术研发,建立绿色生态型畜牧业技术体系,规范绿色低碳畜牧业相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