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xb-2021-00034 | 发布机构: | 提案委 |
生效日期: | 2021-04-26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政协环县委员会九届六次会议提案-第29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选登 |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提案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涨,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团伙和暴力性犯罪尤为突出,已成为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之一。
究其原因,主观上讲是青少年自身原因,青少年的理解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差,但是模仿能力较强,因此社会、网络以及家庭中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成长。客观上存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因素。社会不良影响、学校教育薄弱、兼之父母忙于事业无暇照顾子女等原因,我国青少年犯罪、选择自杀等情况也愈发严重。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逐步建立“教育是基础,法治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途径,建议:
一要开展法治宣传,做好思想教育警示。司法、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定期的在学校和公共场所开展法制讲座,组织青少年观看警示教育片,同时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法制类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积极引导青少年进行学法用法实践,提高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二要加强家长思想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对子女必须真正承担起法定义务和社会道德义务。家庭环境的优劣,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则是父母的罪恶。建议司法部门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加强“弱势”家长的思想教育,强化家长的监管责任。
三要学校转变教育方式,实施科学教育。学校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拿文化课成绩衡量一切的观念。要正确对待“问题”学生,给予更多的引导、帮助和关爱。要对学生开设法制课程,保证学生每周有一节法律课,可定期邀请公安、司法部门送法进校,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开展法律讲座,通过身边人案例劝导学生遵规守纪,加大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力度,让法律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四要发挥共建共管优势,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各乡村社区要长期开展打击非法活动的专项斗争,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对辖区内的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进行监管,净化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