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xb-2021-00015 | 发布机构: | 提案委 |
生效日期: | 2021-04-26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政协环县委员会九届六次会议提案-第11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选登 |
关于在县北部大力栽(种)植柠条的提案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缘,农牧交错,生态环境脆弱。县北部年降雨量约300毫米,蒸发量达2000毫米,天然植被资源少,种类单一,结构性缺陷严重。特别是县北12个乡镇,天然植被主要是荒山牧草,水土流失严重。随着我县养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饲草需求量日益剧增,与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政策之间产生了矛盾。为改善县北生态环境、解决养殖业饲草不足的问题,建议在县北部大力栽植柠条。
1、区域规划、选取优质种苗。柠条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既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又可作饲料、燃料、肥料及工副业原料,可养蜂、榨油、入药。柠条在我县芦家湾、毛井和秦团庄等乡镇蚂蚁森林项目中大面积栽植,其他乡镇也有零星小规模的柠条林存在,甜水、秦团庄、南湫等乡镇有大面积的与柠条种相似的中间锦鸡儿天然分布。县北自然禀赋有种植柠条的基础和条件。可通过财政补贴,收购农户在县域内采摘收集的优质柠条种子,建立柠条种子采集园,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培育出优质种苗,为县北大面积种植储备充足优良的植株和种子。
2、争取项目,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将在县北柠条栽植列入我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分年度实施并调查论证后,争取项目支持,科学示范推广。鼓励养殖户利用荒山、荒坡等林草国土资源,建设柠条饲料林,在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同时,解决饲草不足的问题。
3、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模式。柠条对立地条件要求不高,除盐碱地外均可实现正常生长。在县北适宜机械或人工收割的区域,采取乔灌片状混交的造林方式营造柠条林或柠条林带,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同时,科学采收为羊畜产业发展补充饲草;在梁峁沟坡地区鱼鳞坑整地,和山杏、山桃等可混交树草种共同栽(种)植,防止土地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以保护耕地,草地,改善生态环境。
4、科学布局,减少生态风险。柠条纯林,树种单一,挤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生态风险较大。为减少生态风险,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林草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在科学试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栽植,科学控制栽植比例,减少生态风险。
5、加强管理,提高造林成效。我县春旱概率达80%,风沙危害较大,对苗木成活影响较大。根据多年造林经验,柠条目前可实现春、夏、秋、冬四季造林,科学选择抗旱造林方式,从苗木的起苗、规格质量、运输等环节加强管理,同时要加大对林地的管护力度,鼓励农户舍饲圈养,减少羊畜对林地的破坏,提高林木成活率。
6、强化资源利用,健全柠条深加工产业链。探索引进机械化深加工技术,将柠条加工成适口性强、利用率高、便于运输、储藏的可供牲畜使用的优质饲料,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深入研究柠条的药用功效及柠条花蜜的营养价值,创造新型产业发展结构,寻求潜在的产业发展方向,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