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zxb-2020-00010 | 发布机构: | 提案委 |
生效日期: | 2020-07-30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第10号 | 所属主题: | 政协委员提案选登 |
关于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案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强力支持下,全县教育系统教职员工上下同心、奋发努力,使全县教育各项工作不断进步,2013年至2018年在全市教育工作考核中连续六年获得一等奖。政府投入、校舍建设、学前教育、德育工作、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家庭教育、读书活动、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但高中教育仍需提升,职业教育困难较多,成为全县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一、高中阶段教育取得的突出成绩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经过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环县高中阶段教育曾出现数度辉煌,1985、1986年的高考成绩誉满陇原,1999年徐明以全省理科第二、物理满分的成绩家喻户晓,2006年有6名同学名列全省文理科前100名(理科4人、文科2人)。目前,环县一中累计有11名学生被清华大学、8名同学北京大学录取,70多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1974届校友李宁博士今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成绩时刻鼓舞着全县各级领导和各界群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强力支持教育发展,抓重点,破瓶颈,解难题,各级各类学校更新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抓考风、正教风、促学风、提质量,高考二本录取人数2012年突破千人,进线率、录取率五年提升,2019年高考二本以上进线人数达到1876人,进线率为67.95%。环县四中、五中、二中体艺考生培养特色突出,成效明显。环县一中二本以上进线率由2011年的28.1%提升至2018年的59.34%,提升31.24个百分点,进线率排名由2011年的全市第八提升至2018年的全市第三,居庆阳一中、陇东中学之后,提升幅度达到5个名次。同时,重点进线率由2011年的8.2%提升至2018年的28.46%,提升幅度达到20.26个百分点(2019年取消二本,故只能按2018年做分析)。环县职专成为有六块国家级示范校、重点校牌子的区域中职名校。
二、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一是尖子生培养滞后。下表是庆阳市招生办统计的近五年环县文理科第一名学生在全市、全省的排名情况以及环县文理科进入全市前100名的人数。从此表中可以看出环县近几年高考优秀学生越来越少,文、理科第一名在全省的排名越来越靠后。同样,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的学生也是凤毛麟角。
年份 | 理科 | 文科 | ||||||||
姓 名 | 学校 | 全市 | 全省 | 市前100名 | 姓 名 | 学校 | 全市 | 全省 | 市前100名 | |
2015 | 杨勖盾 | 一中 | 16 |
| 7 | 王 敏 | 一中 | 19 |
| 8 |
2016 | 曹成刚 | 一中 | 18 |
| 12 | 苗 旺 | 一中 | 16 |
| 11 |
2017 | 彭若男 | 一中 | 7 | 203 | 14 | 张静远 | 一中 | 1 | 153 | 18 |
2018 | 慕佳丽 | 一中 | 19 | 324 | 4 | 杜 玥 | 一中 | 4 | 236 | 23 |
2019 | 刘 转 | 一中 | 33 | 650 | 8 | 谢宗池 | 一中 | 6 | 381 | 8 |
清华大学录取情况 | 北京大学 | |||||||||
1984 | 牛永宁 | 2006 | 任常 | 1980 | 赵荣春 | 2005 | 祁永锋 | |||
1985 | 刘建贵 | 2007 | 刘磊 | 1985 | 马兴红 | 2017 | 彭若男 | |||
1999 | 徐 明 | 2012 | 马琳 | 1991 | 张晓东 |
|
| |||
2002 | 马维刚 | 2012 | 许婧婧 | 1993 | 谢正楠 |
|
| |||
2002 | 李 柱 | 2013 | 李倩 | 1999 | 李 平 |
|
| |||
2003 | 效烨辉 |
|
| 2002 | 杨大伟 |
|
|
二是高考录取率偏低。庆办发〔2019〕4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第18条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指出;“综合考虑生源状况、办学行为、学科成绩检测等因素,坚持发展性评价和分类分层评价,从‘入口’看‘出口’,调动所有学校办学的积极性”。虽然近几年二本以上的进线率和录取率有所提高,但是如果从高一年级“入口”看高三年级“出口”,与市内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以下是环县教育局提供的2018、2019两年普通高考质量分析数据:
2018年:结合各校当年高一新生入校成绩及本届考生文化课实际进线情况来看,应届生理论进线与实际进线差距较大,即入口高分考生进线率相对较低。本年度全县高考二本以上进线人数为1048人,结合2015年高一录取成绩环县一中高一前1050名理论进线率为85.71%,实际进线率为58.40%,两者相差27.31个百分点,应届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中理论进线率为1.62%,实际进线率为11.90%,实际进线率比理论进线率高出10.28个百分点。四中理论进线率为12.19%,实际进线率为19.26%,实际进线率比理论进线率高出7.07个百分点。五中理论进线率为0.48%,实际进线率为21.35%,实际进线率比理论进线率高出20.87个百分点。
2019年:全县高考本科以上进线1876人,录取1015人,在理论上,2016全县前1000名高一新生应全部进线,实际为774人进入本科线(录取597人),226人未进入本科线,算上进线未被录取的,共有403人落榜。其中环县一中在前1000名学生中的分布人数为796人,实际进线664人, 减少132人;二中分布19人,实际进线12人,减少7人;四中分布166人,实际进线89人,减少77人;五中分布19人,实际进线9人,减少10人。环县一中2016年高一录取最低控制线为714.5分,位列全市第三,仅低于庆阳一中、庆阳二中,比陇东中学高出42.7分,但在2019年的出口成绩中,应届本科进线率(90.05%)低于陇东中学2.16个百分点;环县二中高一录取最低控制线为515分,比庆阳七中高115分,应届进线率(37.89%)比庆阳七中低0.19个百分点;环县四中高一录取最低控制线为592.8分,比宁县一中、庆阳三中、平泉中学、孟坝中学、三岔中学等学校分别高1.7分、14分、35.9分、25.8分、34.4分,应届进线率(52.99%)比宁县一中、庆阳三中、平泉中学、孟坝中学、三岔中学等学校分别低2.85、8.46、2.38、10.65、4.68个百分点。结合应届本科进线率排名(17名)来看,文化课成绩偏低;环县五中高一录取最低控制线为532.1分,结合全市最低控制线排名(20名)、应届本科进线率排名(18名)来看,进出口完成率基本正常。
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硬件滞后。1. 教室短缺。县职专教学楼只有39个标准教室,目前教学班43个(部分班级放在原实验室和功能室),且有些班额较大,一年级护理班71人。今年招生1070人,学生总数已达到2570多人,如2020年秋季招生再保持今年秋季招生规模,教室显然不够。如果连续三年招生在千人左右,学生没处装是头等大事,而学校目前没地皮盖楼房。2. 实习实训场地狭小。学校除承担本校学生实习实训外,还承担着县域内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行业培训、就业创业等培训任务,学校现有实训室已无法满足培训需求,且好多空间狭小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对学生健康有影响。今年新到500多万实训设备,如钳工、焊工、汽修等无处安装,只能打包堆放。3. 学校无操场。目前仅有中间空院四个篮球场且高低不平,没有跑道,体育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尚达不到国家级示范校400米环形跑道建设标准要求。4. 学生宿舍无法满足学生住宿需求。现有学生宿舍128间(男生68间,女生50间),每间18㎡,安排10人,共住宿1100多人,人均不到2㎡。还有近半数学生在外租住,这些学生大多是各学校后进生,自律能力差,给县城治安和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隐患(职专学生95%都是农村户口)。
四是管理机制缺少活力。1.学校班子层面。我县各校的管理目前还是政府委任制,即所有的管理者:书记、校长、副校长,各处室主任都是组织任命,没有退出淘汰机制,一些班子成员缺乏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工作积极性并不高。许多学校的管理层老龄化严重,后备管理人员的培养滞后。2.教师层面。①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近十年新招收教师总数偏少,进口人员不足,出口机制不畅,致使教师老龄化严重,环县一中总有教师256人,50岁以上57人,40—50岁之间53人,30岁以下15人,高中年轻教师储备不足。②新招收教师数量不足,部分专业教师空缺。我县现有教师4736人,每年退休90人左右,新招100人左右,总人数基本稳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原有教师编制比例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③英语、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专业特别紧缺,缺少职专部分新增设专业技能教师。3.管理制度层面。教师职称静态化管理不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办法,高级教师分五、六、七三个级别,中级教师分八、九、十三个级别,而我县高级职称一律定为七级,中级职称一律定为十级,并且十多年不调整,不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恶性竞争导致优质生源流失。以2019年为例,环城初中前50名初三毕业生,有11名学生流失,高分学生流失率为22%,环县五中前10名学生有3名流失,高分学生流失率为30%,乡镇初中也有部分学生流失。
经调查,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庆阳一中、二中、庆阳北师大附中,甚至西北师大附中每年到全市各学校招收优秀初三毕业生。这些学校以各种形式加大舆论宣传,深入各校及学生家中做家长、学生的动员工作,致使部分学生有了外出读书的想法。二是环县一中近几年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的学生少,对部分初中尖子学生及家长缺乏吸引力,个别家长“积极”动员自己的孩子到北师大附中、西北师大附中和庆阳一中就读。
二是高中招生机制制约教学研究。环县现有高中阶段学校五所:一中为独立高中,四中保留完中建制,只招收高中学生,二中、五中为完全中学,职专招收中等专业学生。29所初中(包括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和完中初中部),近两年初中毕业生3800人左右,高中录取人数2400人左右,其中环县一中800人,环县四中800人,环县五中、环县二中各400人左右。按照市上招生政策环县近几年高中招生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高中阶段招生基本分为五个层次,前800名学生绝大多数被一中录取,801名至1600名学生绝大多数被环县四中录取,其余学生才被二中、五中“择优”平均录取,最后剩余的学生全部由职专录取。这种分层次的招生办法弊端太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为地限制了学校之间的竞争,比如环县一中、环县四中同为独立高中,不同的生源基础造成了不公平的教学评价,使四中缺乏信心,赶超乏力;一中依靠优质生源,一家独大,按部就班。二是不利于老师的成长,俗话说,“学生的素质决定老师的水平”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小学老师的专业高度永远高不过高中、大学老师。所以由于四中、一中生源的差距造成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使得四中的老师专业高度不够,一中的老师“老调重弹”缺乏创新。三是不利于学校之间开展教学研究。“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在一个级别上才能开展对话,才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三是单一的管理模式阻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目前,环县各高中的管理模式属于静态的政府分配制。大多数老师的期盼是评高级职称,高级职称评上后本来正是干事出成绩的年龄,却没有了盼头,部分老师年龄一过50岁就想到了歇岗休息。其根本原因是职级工资没有兑现,绩效工资没有落到实处,学校管理层聘任制还停留在口头论证阶段。
四、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抓教育就是抓脱贫,抓民生,抓发展,抓未来。为了全面提升我县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庆阳市2019年11月23日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庆办发〔2019〕4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庆办字〔2019〕142号文件《庆阳市县(区)年度教育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庆发〔2019〕28号文件《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实行校长、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庆阳市县(区)年度教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共有12项,其中之一是“落实‘县管校聘’和‘竞聘上岗’措施”。根据我县的实际可以采取校长聘任制,面向全县乃至全市、全国招聘校长。如陇东中学前几年的办学思路和业绩很不乐观,庆城县大胆聘用镇原孟坝中学校长朱永海后实行改革,最终使陇东中学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校长除基本工资外,可以实行年薪制。根据校长的建议,组织部门可以聘用副校长、主任、副主任等,按照岗位的差异各发不同的岗位津贴。这样学校的管理层就有了活力。
二是落实职称岗位层级工资。按照职称设置标准,教师的职称工资应该是动态管理,每年调整一次。调整原则是按照工作量和工作业绩浮动工资级别。比如,现在的高级教师都是七级职称工资,大家还可晋级六级、五级岗位工资(这一项我县没有实行,每级工作相差300元左右)。当然,级别越高,工作量和工作业绩越突出。教辅后期、工作量不满者不能晋级,只能拿原级(七级)工资。这样做可以激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另外,教师的绩效工资不应该占用教师的基本工资,应由政府根据人头拨付专项资金,根据教师工作量和业绩由学校进行分配。
三是均衡高中办学。1. 在2020年高中招生时,把全县1500名前的学生依据中考成绩,平均分配到县一中、四中,如1、3、5、7……一中,2、4、6、8……四中,也可让前100名学生自由选择学校。然后把一中、四中的高一任课老师按学科、年龄再进行重新分配,即一中部分老师到四中、四中部分老师到一中。这样连续三年,可以完全实现生源公平、师资公平,均衡竞争。2. 制定县一中、四中办学考评制度,使其在公平的生源、师资基础上量化其教学管理业绩,奖优罚劣。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公开竞选校长。3. 县二中、五中突出体艺特色教育,当然也可吸引优秀学生学习特长,为211、985等重点大学的艺术专业输送人才。4. 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实行全面育人理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化课、体艺考生双轮驱动,齐头并进。5.给予各高中学校和职专优惠政策,减免优秀学生学杂费和补助生活费,吸引各个层次的优质生源。
四是改善师范类应届毕业生招录机制。扩大招聘的院校,比如放宽在西北师范大学招聘的专业、也可在陇东学院、天水师院和河西学院招聘紧缺专业的学生。
五是职专整体搬迁。县委、县政府落实政策,有效整合基础教育资源,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统筹安排,明确方案,制定环县职专新校区建设计划(新校区规划已做),使环县职专搬迁工作步入快车道。
1.新校区建设应从发展的角度,高点定位,充分借鉴国内优秀职业中专及市域内兄弟县职业中专(如镇原县投入2.5亿元,征地153亩,实施镇原职专整体搬迁;合水县投入1亿多元,征地100亩,实施合水职专整体搬迁项目;华池县计划投资1.35亿元,扩建综合实训基地50亩;宁县职专整体搬迁也付诸实施)的做法,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标准设计,把新校区建设成为集中专学历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就业指导培训五位一体的综合型开放式学校。
2.考虑到县财政困难,新校区建设坚持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在项目资金上一可争取省市项目支持,二可打通政府举债(如教育PPP项目)、企业投资、民间筹资等筹资渠道。
3.职专搬迁后,老校区可移交用于基础教育办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上学需求,形成义教学校在县城人口密集区的合理布局,有效破解县城基础教育阶段上学难问题。
五、实施策略
1. 建议2020年春季由县政协牵头,组织政协委员与教育、人事、编办等部门组成的考察团赴山东寿光考察校长职级制执行情况,赴平凉静宁县考察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赴白银市会宁县考察高中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2. 成立环县高中阶段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组织、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组成,就管理人员选聘、职级工资改革、绩效工资实施、高中均衡招生、教师选聘等方面制定方案,召开听证会,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最终改革方案。
3. 前期工作从2020年秋季招生开始实施,人事等工作暑假落实,其余工作开学工作正常后实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