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环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环县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来源:政府办 日期:2025-05-23 【字体:

为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进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以下简称“两项政策”)衔接并轨,按照《庆阳市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任务

以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根本,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救助帮扶政策为重点,着力推动“两项政策”在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上衔接并轨,建立由县民政(社救)部门统一认定低收入人口,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分类实施救助帮扶的工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常态化帮扶,实现“一门受理、动态监测、分层管理、分类救助”,确保低收入人口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返贫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进一步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保障网。

二、工作措施

(一)工作力量衔接并轨

1.成立工作专班。成立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县“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工作专班),负责统筹衔接、机制建设、运行保障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乡镇负责低收入人口的申请受理、发起核对、入户调查、审核上报、档案管理等具体工作;村(社区)要加强走访摸排和主动服务,协助困难群众申请低收入人口认定。

2.整合工作力量。整合乡镇、村(社区)两级农业农村和民政工作力量,组建乡镇低收入人口审核确认专责组,全面负责社会救助对象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认定、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在村(社区)设立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务站点,整合村(社区)“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社会救助协理员、网格员等力量,负责低收入人口走访排查、主动发现等工作,实现防止返贫监测工作网格与社会救助工作网格“二网合一”。

(二)认定标准衔接并轨

3.明确认定范围。试点期间低收入人口总体分为5类人群,即: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其他困难人员。通过政策调整,将符合条件但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原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分类纳入相应范围;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原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其他困难人员”认定范围;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全部加注“防返贫监测对象”标识,实现对象上的衔接并轨。

4.优化认定标准。科学合理确定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以现有认定标准为参考,实现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和防止返贫监测标准“两线合一”。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根据《庆阳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细则》(庆市民发〔2021〕124号)和《庆阳市特困人员认定实施细则》(庆市民发〔2021〕125号)相关规定认定,认定标准保持不变。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在《环县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帮扶实施细则》(环民发〔2023〕26号)规定标准基础上,放宽家庭存款和车辆标准,家庭存款由人均不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4个月提高至36个月;无消费型车辆或大型农机具认定条件由5万元以上提高至8万元以上,其他标准保持不变。

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在《环县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帮扶实施细则》(环民发〔2023〕26号)规定标准基础上,放宽家庭存款、车辆、房产和刚性支出标准,家庭存款由人均不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6个月提高至48个月;无消费型车辆或大型农机具认定条件由15万元以下提高至20万元以下;对家庭共同生活成员患病前拥有1套商品房和1套农村宅基地自建房,在认定时根据农村住房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住房可以豁免;刚性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值由80%调整为60%,其他标准保持不变。

其他困难人员: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以及县人民政府认定的生活存在特殊困难的人员等。

5.完善监测指标。低收入人口监测指标在调整后的认定指标基础上,增加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劳动能力、劳动条件和劳动意愿等监测指标。在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日常管理过程中注重采集和更新相关信息,实现民政(社救)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重点监测指标一致。

(三)监测管理衔接并轨

6.加强监测预警。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线上通过甘肃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和农业农村部门防止返贫监测系统信息共享、功能互补、同步预警,推动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打通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的高效通道。线下充分发挥乡镇、村(社区)两级干部作用,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群众遇困情况,每年开展全覆盖集中排查一次,主动排查发现潜在救助帮扶对象

7.实施动态管理。对达到风险消除标准的监测对象、达到退出标准的低收入人口均按“怎么进怎么出”原则执行退出程序。对经过救助帮扶,收入稳定超过当年监测范围、“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或自然消除且不存在新的返贫致贫风险,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并取消“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标识;不符合低收入人口认定条件的,退出低收入人口范围,并按规定做好持续监测。

(四)工作流程衔接并轨

8.统一服务窗口。在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务窗口,建立岗位职责、工作准则、行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及来访接待等内部规章。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统一制作展板并上墙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保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救助事项“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流程办结”。

9.统一认定流程。低收入人口审核确认按照乡镇人民政府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县民政(社救)部门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乡镇人民政府公开公示、审核确认、录入系统的程序,实行“一次申请、一次受理、一次调查核实、一次分类审核确认”工作机制,一般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低收入人口认定,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到45个工作日。认定通过的低收入人口按照相应对象类别,由乡镇工作人员上传至“甘肃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对具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标识的由县农业农村部门录入上传至“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

10.规范档案资料。统一规范申请书、受理告知书、委托授权书、入户调查表、审核确认表等资料格式。对申请人需要填报的基本信息进行梳理去重,简化保留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人口等通用信息字段,科学设计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申请登记“一张表”,方便群众申请。按照“一户一档”的规定,对低收入人口对象档案资料集中管理。

(五)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11.推动帮扶政策全面衔接。有效推进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帮扶、健康帮扶、住房安全帮扶、饮水安全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创业帮扶等政策的衔接。县“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办公室每月及时将各类人员信息推送至教育、人社、住建、农业农村、卫健、应急、医保、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分层分类开展救助帮扶,各职能部门和单位按月将救助帮扶信息反馈至县“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办公室,形成“一条救助链”,避免遗漏或重复救助。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在政策、对象、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救助需求与慈善供给的匹配对接,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多样化救助帮扶。

(六)评价体系衔接并轨

12.科学设置评价指标。整合优化“结对关爱及社会救助”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评价指标,建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绩效评价体系,运用绩效评价体系实施评估。

13.完善成效评估机制。建立县民政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常态化走访调研、业务指导机制。配合做好市级绩效评价,跟踪评估工作开展成效,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三、工作步骤

(一)谋划准备阶段(2025年4月底前)成立县 “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专班,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入户访谈等方式开展调研,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统筹做好谋划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5年5月至2025年12月)全面启动“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对相关政策措施、工作流程进行解读培训。在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全面评估成效,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6年1月后)。根据试点情况及省市民政部门指导意见,结合我县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结束后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转为常态化运行。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全面落实省、市民政部门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试点工作,统筹协调各责任部门开展联合走访排查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帮扶,并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细化任务清单,强化工作调度、实时跟踪问效,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三)强化工作保障。县财政部门要将试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人社部门要抽足工作人员专门从事试点工作。县民政(社救)、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实施救助帮扶、严格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各项救助帮扶政策落到实处。

(四)加大宣传引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强化政策宣传和引导,提炼总结试点工作中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时做好宣传推广。要综合运用报刊、电视、网络和自媒体等多种手段对试点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