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环县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及省市驻环有关单位:
《环县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23日
环县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随着全县经济转型升级、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地方志工作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根据省、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规划,结合环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条件和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环县地方志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地方志法规制度,以服从和服务全县工作大局为遵循,以修志编鉴为主体,统筹兼顾信息化建设、地情资料开发利用、旧志整理和理论研究,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十三五”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机遇。
一是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建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把地方志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地方志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常设工作机构,按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工作逐步走上有序发展轨道。
二是法规政策有效落实。依法修志的意识逐步确立,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据法规有效开展了对辖区内修志工作的指导、规划和志书的评审。
三是主体工作稳步推进。二轮修志工作运行顺利,总纂完成工作量的70%,按要求指导编纂、组织评审并出版《环县人口志》,启动综合年鉴编辑。
四是地情资料整理开发初显成效。旧县志整理基本完成,地情资料开发编纂每年有新成果。
五是基础平台初步建立。建立地情文献资料室,收藏图书资料1千余册,并在政府网站开辟地情资料窗口。
六是服务社会逐渐推开。围绕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和契合点,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组织整理优秀民族文化成果,发挥地方志在记录当代、保存历史、传承文明等方面的作用,存史、资政、育人功效日益彰显。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依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认真落实“把史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工作任务,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依法推进全县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快特色文化大县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编修和开发利用地方史志成果,为建设特色文化大县提供有力支撑,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
2. 坚持依法治志。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保障县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履行组织、指导、督促、检查、评审职责,支持各乡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依照法规和规划修志。
3. 坚持实用实效。突出修志编鉴主业,统筹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理论研究、开发利用等工作,拓宽用志领域,创新用志手段,提升服务能力。
4. 坚持质量第一。坚持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志鉴编纂出版工作全过程,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编纂出版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史志成果。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18年,全面完成二轮修志、旧志整理任务。从2016年起,实现综合年鉴编辑工作常态化。实现行业志、专业志、乡镇志和地情资料编辑出版按规划实施。提高地方志工作信息化水平,持续加大投入,丰富地情资料室藏书。有计划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
1. 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2017年完成第二轮县志评审,力争提前一年出版。健全完善志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志书质量提升,总结第一轮、第二轮修志工作经验,认真研究修志工作的组织管理、运作模式、续修方式等,为启动第三轮修志做好准备。
2. 不断提升综合年鉴编辑水平。2016年启动综合年鉴编纂,确保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加强对参与年鉴编纂的行业、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熟悉业务的专业化队伍。提升年鉴工作目标定位,优化结构,完善体例,充实内容,精炼文字,美化版面。
3. 着力推进行业、专业志书和乡镇志书编纂出版。指导、支持农业、畜牧、林业、水务、国土资源、城乡建设、文化、教育、卫生、民政、政法等部门和曲子、甜水、洪德、合道、耿湾、毛井等乡镇启动编辑行业、乡镇志书,努力实现年年有新志出版发行。完善县域志书依法依规编辑评审制度,延伸和拓展县志办对行业、乡镇志书编辑的指导、服务、支持范围。
4. 加快信息化建设。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信息化发展意见,逐步实现修志编鉴的数字化、网络化,建成地方史志全文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5. 强化史志资料建设。加大依法征集史志资料力度,建立史志资料库,为修志编鉴和地情开发服务。拓展资料收(征)集范围和渠道,建立能够全方位适应史志编纂、史志事业发展和方志文化建设需要的史志资料保障机制。
6. 提高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广泛开展读志用志工作,推动史志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加快修志成果转化,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方志文化影响。完成清乾隆《环县志》整理出版任务,及时将旧志整理成果数字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史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
(二)加强依法治志。认真履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甘肃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赋予的各项职责,开展政府行政执法检查和定期政务督查,切实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标准,充实史志工作队伍,鼓励和支持业务人员接受专业继续教育,组织修志编鉴业务、方志理论研究、成果开发利用、信息化、史志资料征集管理等不同层次的专项培训,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史志工作,利用购买服务、课题外包等形式,拓宽人才渠道,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
(四)加强督促检查。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乡镇本部门的实施方案,搞好任务分解落实,对工作不力的乡镇和单位及时进行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