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环县>醉美环江>环江文苑>详细内容

心 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董文瑞 浏览次数: 【字体:

我的家乡董沟门,位于环县洪德镇东部,是一个山恋起伏,沟壑相间,梁峁交错,溪河相连,山路崎岖,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用家乡人的话:“出门就爬山,下沟跳河湾。种了一料子,收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虽然距离县城只有30多公里的路程,但是由于一直以来交通极为不便,村民们想要进趟城都很困难,小山村好像和外界隔绝了,一度很闭塞。多少年来,勤劳朴实的家乡人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生活。村里的农副产品很难运出村外,因此村里人的经济收入很微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我都不敢想象,当时父母供养我们姊妹读书,是多么得艰辛。从我的曾祖辈、祖辈、父辈、一直到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家乡人都饱受着交通不便的折磨。不要说我的祖辈和父辈,就连我们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柏油路会通到家门口。从家里到县城会变得这么便捷。曾经的梦想如今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怎能不让人喜出望外,心生感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乡,通讯全靠吼;出行全靠走;运输全靠人背畜驮;要想把家里的土特产运到县城卖,极其费事费时费力,再好的东西折腾到县城都已面目全非。到了上世纪九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原来祖辈们走的顺沟蹚河路(黄沟门——高洼子——寇家河——马家河——龚堡子——孙家河——董沟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涉及到的村组负责组织村民不间断地维修,但是由于夏秋季节多雨,山洪多发,维护跟不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路面坑坑洼洼的现状仍然没能得到改善。村民的出行还是很困难,要想把山里的东西运往县城还是困难重重。如今,一条由张南湾水库向北500米,国道211线东侧入口,途经张南湾、汪旗、李家塬、邓家塬,一直延伸至董沟门的盘山柏油路终于修通了。从家里到县城只需40分钟左右车程,运输再也不靠人背畜驮,家乡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以及洋芋、黄豆、玉米、荞麦等土特产再也不会因为交通不便而坏在地里,烂在山上。家乡的人们因为这条柏油路,一年年富裕起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当地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家乡农牧业种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向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勤劳的家乡人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面貌,让自己的生活红火起来,已指日可待!“要致富,先修路”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好事多磨。这条柏油路的建成可谓是来之不易,她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和期盼。涉及到县、乡、村等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他们与群众一道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协调衔接,多方争取支持。还有许多工程建设者,顶着烈日,冒着严寒……是这么多的人,经过三年多的奋战,才终于修通了这条家乡人梦寐以求的心路。这条柏油路的修建,给沿途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让家乡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生活从此有了奔头。

柏油路通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心里乐开了花,脸上都是满满的幸福:老年人看到奔驰在柏油路上的汽车,激动得老泪纵横,是因为他们饱受了太多由于交通不便带来的辛酸,喜极而泣;中年人坐在自家的车里,满脸喜悦,目光里充满希望,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里,他们满怀信心,不再迷茫;小青年们开着自己的小轿车,飞奔在回家的柏油路上,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孩子们坐在车里那么的安逸,是因为他们就生在这样的好日子里……

“吃水不忘挖井人!”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不会忘记为这条柏油路的修建做出贡献的人们,他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努力着、耕耘着……

我想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也一定会更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