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井”的记忆
环县城有“井巷子”“杨巷子”“周巷子”等,巷子多以周围居住人家的姓氏命名,唯独“井巷子”因有“官井”而得名。井巷子在老街道的旁边,进入巷子不到一百米,就到了“官井”。我的老家离这口井最近,约二十多米。从早到晚摩肩继踵的取水者和井轱辘永不断绝的吱吱声,在我的脑海中留下难以抹平的印记。“官井”位于一间简陋的房子中,井筒直径在三米以上,四周用青砖砌就,井深约五米,井盖用厚木板铺成,凿有四个圆孔,用于取水,其中一个井孔装有木制轱辘,刚刚能帮家里干活的孩子都能用它吊上水来。通常,百姓家里的井井筒直径在一米左右,只有一个取水孔,这口井有四个,环县一带我没见过有第二口,确实有“官井”的范儿。
爬在井孔向下望,永远是一泓清澈,深不见底。老年人说,这口井有“海眼”,从来不会干涸。过去每当环江发大水,“官井”随之往上溢水,为防水灾,人们往“官井”扔了好多碾盘。六十年代初,县公安局曾在“官井”旁边挖大坑探“海眼”,结果发生塌方伤了人,事后老百姓都传说“官井”有神助冒犯不得。总之,不管县城的人口是多是少,人们在依赖这口井取水的年代,好像都坚信“取之不尽”的念头,从未有人流露丝毫的怀疑和担心,这口井也似乎适应着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无言展现着“用之不竭”的自信,从未出现“断供”现象。环县缺水,地表长流水多苦咸,能直接饮用的不多,地下水水质也差,打成的井水能不能吃全靠运气。打一口像这样出水量大水质又好的井,全靠大自然的特殊恩惠和机缘造化,说这口井是环县城的生命源泉,一点不为过。嬉闹的小孩,玩累了,爬在取水人的桶沿上,喝上两口,清冽甘甜,劲头又来了。进城逛街的人,常不忘在这里取个方便,喝上两口水,解解乏。过去环县县城古历七月十二日“过会”,参会者方圆百里人山人海,从“官井”取水直接饮用者,争先恐后,好不热闹,其情景可以说是“会中之会”。水好不好,环县群众常以能不能做豆腐作经验性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这口井完全达标。每到年关时节,除了县城居民,附近城东塬、白草塬也总有群众领着孩子赶着牲口,往返十余里取水做豆腐。
环城从唐景龙元年(707)成为县治,历一千三百多年,一直是当地的政治文化中心。县城从小变大,人口逐渐集中,吃水的问题始终是官方和百姓特别关注的问题。可以说,城镇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水这一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史书记载,唐贞元十三年(797)二月,邠宁节度使杨朝晟分兵修筑方渠、木钵、合道三城。大军抵方渠,军吏报告,没有水井,无法驻军。朝晟命军士疏浚枯井,果得甘泉,军民得以供给。奏报朝廷,诏令就地建祠,赐名“应圣泉”。这可能就是环县最早的“官井”。北宋时期,范仲淹经略环庆,相传也建有“官井”,后人称“范公廉泉”。虽然,“应圣泉”“范公廉泉”已难觅其踪,但其在特定时期发挥的作用却是真实存在的。井巷子“官井”,建于何时,没有资料记载,从称谓分析,肯定在封建王朝时期,三五百年的历史总是有的。明代人陆容《菽园杂记》载,环县城“编民余四百户,而城居者仅数十家。”“其土沙瘠,其水味苦,乍饮之,病脾泄出。赵大夫沟者,味甘,然去城十余里。”可见,那时这口井可能还未建成。近代以来特别是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来,环县县城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军民聚集,吃水问题首当其冲,但没有见到有关吃水困难的记载,“官井”的功劳不言自明。县城的中心原在老城,此后逐渐向南门以外转移,想必与这口井有关。一九三六年环县解放,县政权机关之一保安科就占用了我家十几孔窑洞及一个大场,“官井”就在大场边。过去的保安科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从那时起到二0一三年,县公安局住址八十多年就没离开过“官井”。老干部谢占儒上学及参加革命工作后十余年在县城生活,多年后,他思乡思源,念兹在兹,情不自禁,八三年回县提笔写下“环县第一井”。谢老是当地人,知道环县缺水的情形,也懂得这口井在县城的分量,他的看法,是真情流露,绝无丝毫的溢美。建国后,县城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和居民长期依赖“官井”,从起初是肩挑手提、驴车拉运,变成手扶拖拉机拉运,一天到晚,络绎不绝,好似过骡马大会一般。1975年,县城打出机井,局部建成自来水管网,但由于水质差,“官井”的负担似乎没有减轻多少,取水队伍排得越来越长。1983年,建成庙儿沟泉水导水工程和配套给水管网,“官井”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昔日的繁华和喧嚣不再,破败和被遗忘似乎成了注定的命运。三十年过后,问今天的年轻人,知道井巷子的人不少,但知道“官井”的恐怕就不多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河水翻山越岭来到环县城乡,群众生活饮用水困难得到根本解决。但一座城总有自己的过去,总有不该遗忘的东西,无论是自然的恩赐还是前人的奋斗。人们每每从“官井”的旁边走过,总是涌起难以抑制的感慨。一座城的“生命源泉”,千百年来的辉煌,被现代文明人遗忘得一干二净,悲呼!喜呼!从现实讲,目前,县城的供水保障水平大为改观,但环县缺水的现实将不会改变,“官井”永远是县城宝贵的临时性备用水源。这么想,似乎我们真该为这口井做点什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