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庄子峁·山水寄乡愁】悲凉深处的热血奔赴
作者:王文平
每周一篇美文,你也一定会更美!
在黄土高原山区,峁是最常见的自然杰作,顶部平坦而四围陡峭。第一次听到庄子峁,是一个朋友说的。名字不响亮,也很陌生,一个土峁峁能有什么好地方?心里提不起兴趣。后来又断断续续看到描述庄子峁的文字,对这个无心膜拜的地方有了简单的了解,便心生向往。
天公作美降了透雨,时令正值秋实,色彩斑斓,籽粒饱满,是北方最能拿出手的季节。恰好我又途经环县,于是动了前往庄子峁的念头。目的似乎并不是游历那般明确,而是想实地探究一个平凡甚至平庸的峁,以及峁上的人,是如何在风沙频繁光顾的穷地方逆风翻盘、脱颖而出的。
1
庄子峁是洪德镇的一个村庄,离县城二十多公里,海拔高,地势陡,并不宽阔的柏油路随山形而走,有急弯有险坡,符合大山的气质。在蜿蜒的岭上兜兜转转,爬上最后一座高山,眼前豁然一亮,到了!站在那里极目远眺,远处天地混沌,雾霭氤氲,四围群山逶迤,沟壑纵横;再近些就看到迷人的色彩来。夏田有的已经透着金黄,有的还是一片花海。秋作物正是舒展筋骨的时候,沐浴着阳光尽情生长,这儿绿油油,那儿金灿灿,好一幅葳蕤蓬勃的景象。
收回目光,沿着干净整洁的路面往前走,就看到了庄子峁。庄子、峁,两个仅仅存在位置隶属关系的名词放到一起,是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地名,读不出多少绮丽的感情色彩。或许从它进入大众视野那一刻起,庄子峁的峁才跟刻板定义上的峁略有区别,就不是单单代表一个独立山丘,而是暗含整个村庄,还有村庄深处潜藏的思想意识或者人文精神。地盘不小,仅有二十几户人家,或许能间接地证明,这里之前真不是富庶之地。庭院并非统一规划,毫无章法地散落在高高低低的沟边涧畔,庄前屋后大多是面积不一、错落有致的田地,仿佛一块块色泽靓丽的拼图,被一只巧手很是随性地拼凑到一起,居然显出不一样的自然美来。
凌霄咏雁嘶重岭,一壑西风啸百川;半裹尘沙云欲语,空闻暮鼓了无言!在黄土高原特征最为集中的这里,要通过视觉找到一处令人惊艳的角落或者比肩江南水乡的唯美色调,绝非易事。例如杭州西湖或者安徽黄山,一睁眼,山的奇特水的妩媚便是盛景,绝无仅有,那是优越的资源优势赋予了出彩的能量。庄子峁是万千峁群中极不起眼的一个,它的性格继承了塞北的粗犷和沉稳。远离喧嚣、繁华和都市的快节奏生活,庄子峁无疑是个慢热型的地方。初见自然是含蓄的,温馨的,并不觉得意外,像生活在这儿的人,朴素的外表下面,掩藏着火热的心。
往前走,就看到道路两旁栽植的特色花卉,开得很是热烈。还有装饰的各种雕塑造型,按照自己的“代言”专区分散布置在就近各处,材料简单形象逼真。最显眼的是高约两米的路基上面,山林中一只雄鸡似乎正在引颈高歌,很有气势。而用秸秆层次堆积的东方红牌机型,排烟管处竖起一根黑色草柱,瞬间就凭空生出一幅动感画面来,特别好玩。更好玩的据说是儿童游乐园、共享菜园、咩咩亲子体验园一类的地方,但我没有过多留意。
在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和乡村记忆馆,我逗留的时间最长。那里面陈列的每一件展品,我在农村生活的那些年基本都见过或者使用过。像犁、耧、叉这类古老的农耕器械或者用具,是农耕时代使用最久,也是最有深刻感情的物件,再现了农耕生活场景与农耕文化根脉。看到量具之一的升与斗,就想起“升米养恩斗米养仇”的古训来,不由得佩服先哲的创造能力和思想智慧。平整田地用的耱,粮食摞顶上的席笈帽,树杈上吊起的葫芦,码起的玉米棒,每一样都能勾起很多与之有关的乡村生活记忆,清晰、美好,那都是我的青春岁月的见证者。我也见证了它们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珍贵标本。
记忆仿佛潮水一般涌上心头。蹲在草垛边上,一阵没有来由的酸楚,顷刻间让我泪如雨下。离开故乡十几年,我曾以为农耕文明进步的铁蹄,早已将我珍藏的乡村生活镜头无情尘封,然而——乡愁并未走远。科技的力量把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救出来,但有一点必须承认,那段漫长的日子里,有无法言说的疾苦,也有刻骨铭心的甘甜。
怀念、感恩——我们用微笑祭奠逝去的曾经。
2
庄子峁的路很普通,但容易让人记住。路是普通的柏油路,是在原来的土路上拓宽修建。油路两边填充了数十公分的混凝土,外沿是砖墙或者石头。游览区域全部是用这样的路串联起来的,打扫得一尘不染。包括路基之外的果园、田埂、篱笆、庄子四周,甚至荒山、沟壑,都很难找到多余的杂物或者垃圾。看上去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像一个人穿着洗过的旧衣服,不时髦,但得体,这在黄土高原的偏远村落是很难见到的。
太阳不是很毒,光线正好,视野辽阔。庄子峁的全貌尽收眼底,每户人家都显现出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我在微景观、主题墙、标识牌前拍照留念。之后按照打卡服务联络单,依次去了糜子黄酒、农家手工酱醋、传统豆腐等原生态农产品作坊,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感受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文明并非一味地淘汰和更新换代,需要原汁原味传承的,自然会被岁月铭记,并焕发勃勃生机。
在非遗体验馆,皮影再次让我重温了儿时的美好回忆。灯下敷衍千古事,影中情舞鼓乐声。惟妙惟肖的表演,粗犷豪放的唱腔,时隔多年依旧难忘。馆中同样令人惊讶叫绝的,还有香包刺绣、面塑、泥塑等非遗手工艺品。叹为观止之余自撰一联,以此致敬非遗传人的精湛技艺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针一线经纤纤玉手绣出人间尽善尽美吉祥信物,
半捏半塑承拳拳之心造就世上至尊至贵肖像珍品!
旅行跟人生略同。在“九德书苑”思索良久,我还是没有勇气翻开其中任何一本。书海浩瀚,常阅常新,修身养性乃一生功课,研习岂在朝夕?而关于“九德”的出处及释义,铭于心而默诵:九德是指《尚书·皋陶谟》中记载的九种古代贤人应具备的品德,分别为: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五谷杂粮喂大,非得圣贤的思想结晶教诲鞭策一番,才能知荣辱明是非,立于人间正道。
农业为根,旅游打头,文化赋能,庄子峁没有亏待每一个慕名而来的人。从九德书苑出来,我的庄子峁之行接近尾声,而来此之前存留内心的疑问也渐渐明朗。
3
“陈述一段故事——不是神话的神话。”
借一株大树投下的阴凉,我在本子上这样记录:
“杨清艳,女,八零后生人,庄子峁媳妇。在外经商多年,小有积蓄。因见庄子峁偏远落后,土地贫瘠,产业不盛,翁幼居家生活窘迫,久无起色,内心不忍。遂与丈夫商议,欲行善事以回馈故土乡亲。兴修公路,绿化荒山,栽植花木,改造山村美景,变换僵化思想,开创融合路径。初期遇冷,响应者寥寥。遭逢悲凉,折射现实不堪,参与乏力,更兼人心浮躁,墨守成规,百年旧态岂能一朝革新?
情到浓处,心向往之,便不惧前路崎岖。一而十,十而众,众而觉醒,热血奔赴,敢为人先。制定‘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抱团发展’攻略,借时代先机,谋政策加持,集非遗农耕文化,兴特色生态产业,谱精准扶贫赞歌,描乡村振兴蓝图。
思路决定出路,匠心抚慰人心。守三农,承传统,寄乡愁,吐故纳新,华丽蜕变。清贫峁头终成花中魁首,独天下而春。昔日寂寥大地,而今创业典范、幸福乐园,时也?运也?命也?然也,亦不尽然!谋事在心,为事在理,成事在人。合乎心天必佑其诚,合乎理事必成其型,合乎情人必尽其力。”
游历有感,是以为记!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