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王秀娥:陪伴是最深情的“孝道”
在砖城子村李甘掌组,提起王秀娥的名字,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因持之以恒的付出而格外感人。她用三十多年的默默付出与辛勤奉献诠释:最真挚的爱,藏在一餐一饭、一洗一漱之间;最崇高的孝,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陪伴与坚守。她是家庭幸福的守护者,更是乡风文明建设中当之无愧的典范。
在这里,只要提起王秀娥,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这位看似普通的农村妇女,用三十余个春秋的默默坚守和无私付出,将“百善孝为先”几个字,一笔一画写进了日常生活的细碎光阴里。今年六十六岁的王秀娥,原本该是儿孙绕膝、静享清福的年纪,可她依然从容肩负着照料三位耄耋老人的重任——除了公婆,还有娘家无人看顾的老父亲。生活的重担没有让她低头,她用那副看上去瘦弱却坚韧的臂膀,把一切都稳稳地接了下来。“嫁进门就伺候奶奶十三年,奶奶去世后她又相继伺候着送走了母亲,现在婆婆肺心病离不开人……”,她淡淡地说着,仿佛这一切只是人生本该如此的路。而她却恰恰是这三位老人最踏实可靠的“主心骨”。
“您养我小,我养您老”。每天天还没亮透,她就轻手轻脚起床,生火做饭、打理家务、帮老人擦洗身体、按时喂药……天晴的时候,她总会小心搀着老人到院子里晒太阳,陪他们说说话、解解闷。那一刻,阳光洒在她和老人身上,也洒在这个虽然简朴却处处是爱的家里。她不善言辞,也从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却用三十多年如一日的陪伴,照顾老人、看护儿孙、操持家务,把“孝”和“爱”悄悄写进了下一代的心里,孩子们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婆婆说“她总是说得少做点多,家里就数她最辛苦”。
王秀娥的事迹,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因为我们都知道,一时的孝顺容易,难的是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如今,王秀娥依旧在重复着那些琐碎的日常,像一盏温暖的灯,守住了一个家的幸福,更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更多人向善向美的路。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