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乡镇新闻>详细内容

【移风易俗·婚事简办】支书“叫板”支书 婚礼“攀比”婚礼

来源:八珠乡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7月9日,八珠乡马连掌村党支部书记王广峰响应移风易俗政策号召,为儿子举办了一场虽简朴却温馨的婚礼,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一时传为佳话。婚礼未请乐队,不同车型搭配组成婚车,宴席只有十个菜,烟和酒档次也不高……整场婚礼下来节省了四万多元。

92492fcfebb0464d9d8a276cc9b2438b.jpg

八珠乡白塬村党支部书记张迪生参加完这场婚礼感受颇深,为王支书竖起了大拇指,“不得了,原以为老王拉不下面子,会大操大办儿子的婚礼,结果是我门缝看人了,还是他有魄力,敢为人先,做了全乡移风易俗的带头人。”

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曹巨军包抓白塬村,也参加了这场婚礼,“张支书,你马上不是给儿子也要办婚礼了嘛,趁着这个事,咱在移风易俗上和王支书‘叫叫板’,在婚礼简办上也来‘攀比攀比’。”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一直都是我们村‘老大难’问题,不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还引发了邻里攀比、亲情矛盾等问题,作为村级组织的 ‘领头人’,我想开个头,消除村民简办没面子的思想顾虑,推动移风易俗在村里落地实践,”张支书说道。

8月4日这一天,张支书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早早站在门口迎接客人,他取消了横幅、拱门等装饰,村里人和亲戚朋友一起凑了6辆婚车,头道饭吃的是地方特色,有烩牛肉、饸饹面、猪血烩豆腐,搭配的凉菜缩减到四个,去掉了燃糕、油饼等食品。宴席规模是5荤3素1汤共9道菜,10块钱的香烟和65元的酒,每桌控制标准不超过400元。餐桌剩余饭菜,提前准备了塑料袋,让有需要的人全都打包带走,拒绝铺张浪费。同时对婚礼流程进行了简化:删减低俗婚闹、过度迎亲等繁琐环节,保留“敬亲孝老”“互敬互爱”等核心内涵,让传统婚俗在新时代焕发文明活力,让节俭、温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124adf2cbf3f4d73ab186cdd121a24cc.jpg

06ac0482dd13459290f247cfe175a077.jpg

婚礼结束后,我们采访了张支书,他说“微电影《新风》里,村支书和主任站在王喜宁家门口,被怼道‘我们家的事 ,和你们有个啥关系,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时候,我有同情和共鸣,基层工作不好干,常常是不被群众认可、支持的,我带头简办婚事、摒弃陋习、践行节俭,就是要做个表率,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增强村民对基层组织的信任度,我不怕人家笑话婚事过得寒酸。”

a8a4c74075294222bb772b1605876a56.jpg

两位支书给儿子简办婚礼的“叫板和攀比”,在全乡上下引起阵阵反响,村民慕彦聪说“以前都是互相攀比,好烟好酒,饮料一大桌,宴席上菜桌子都放不下,剩的肉村里的流浪猫狗都能吃好些天,现在提倡文明新风,家家简办婚丧事宜,两个‘村官儿’给我们带了好头,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移风易俗,让我们有了学习的榜样,以后的事都要这样过,支书都不怕人笑话,我们还能丢个啥人。”

827058c568e24cd79234fe1a3291b9d7.jpg

村支书婚事简办,看似是个人家庭的小事,实则是关乎乡村文明建设的大事。它不仅是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理念的践行,更是基层干部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生动体现。当 “简办婚事” 成为乡村的新风尚,乡村的风气会更清、邻里关系会更暖,乡村振兴的 “精神基石” 也会更加牢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