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镇: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在陇东黄土高原沟壑间,330 千伏送出工程铁塔矗立,341 国道建设工程装载机作业,高标准农田项目也在推进。洪德镇迎来多重发展机遇,却面临复杂治理挑战,除土地征迁等原有难题,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中的农户矛盾纠纷,如土地权属争议、地力提升标准分歧等,为基层治理增添挑战。
洪德镇党委迅速响应,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全员下沉,开启基层治理攻坚战。以工程线路和施工标段为单位划分“攻坚责任区”,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域纳入,组建调解专班,秉持 “干部在一线、问题不过夜” 理念应对矛盾纠纷。
建立“红橙黄” 三级矛盾台账,分级分类处理纠纷。黄色预警简易纠纷,如临时占地复垦,交由村调解委员会 24 小时内办结;橙色预警复杂纠纷,像青苗评估争议,由镇司法所、项目办联合调处,5 个工作日内反馈;红色预警群体纠纷,如多村道路通行争议,由镇党委班子成员牵头,组织党员代表、乡贤组成 “第三方评议团” 化解。
为消除群众抵触情绪,全镇推行“亲情调解法”。镇村干部讲解政策,邀请老党员、乡贤参与调解,把调解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 “炕头座谈会”,以 “拉家常” 方式拉近与群众距离,化解矛盾。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履责、群众参与” 的共治格局是关键。在各项目工程中,镇政府推动项目部与村委会签订《施工共建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项目实施方减少对农户影响,施工结束修复损坏的农田基础设施,优先吸纳当地农户就业。建立“农户参与监督” 机制,邀请农户代表参与项目质量监管和验收,让农户从 “观望者”“质疑者” 转变为 “参与者”“支持者”,实现从 “矛盾对立面” 到 “发展共同体” 的转变。
“发展越是紧迫,越要把群众的诉求放在心上。” 洪德镇实践证明,干部有 “将心比心” 的温度、“精准施策” 的准度、“一抓到底” 的力度,深入一线解决群众问题,复杂矛盾能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 “黏合剂”。洪德镇干部群众在陇东黄土高原书写 “发展与稳定并重、民生与工程同辉” 的时代答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