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的华丽转身——芦家湾乡宋掌村整村脱贫纪实
四月下旬,走进芦家湾乡宋掌村,“田成方、林成网、油路通、农家院落排成行”的别样景致让人眼前一亮,昔日满目“滚牛洼”、出行雨天两脚泥晴天沙尘扬的落后面貌已经成了回忆。这些变化完全得益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宋掌村人多地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面对42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该村与双联单位甘肃省民航监管局一道,“修道路、修梯田、修水窖、建新房、盖厕所、办贷款、兴产业、搞培训……”件件实事精准实施、落地有声,有效改变着群众的生活。
47岁的王恒礼是宋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受益最大的群众之一,走进他家,新建的3间安架房格外耀眼,新修的1口水窖已经蓄上了清凌凌的雨水、100平米集流场整齐排列,“今年贷了3万元精准扶贫贷款盖房、做场窖、建厕所,政府还补贴了一万多元,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下好了,路通了、房子安全了、饮水有保障了,好日子终于来了……”王恒礼谈到自家今年的变化显然有些激动。
当然,像王恒礼一样受到实惠的贫困户还不在少数。该村目前共新修通村水泥路6.6公里、拓宽和维修村组道路27.5公里,完成60户276人易地扶贫搬迁、20户危旧房改造、27处卫生厕所、62处安全饮水工程,配套建设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所、幸福老人院、“一事一议”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成立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发放各类贷款287万元,惠及115户群众。举办各类培训班9期,并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劳务办、就业局组织的砖瓦工、电工、抹灰工、特色小吃集中培训,累计300多名群众受益。
为了拓宽群众收入渠道,该村还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种养殖大户、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进行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不断稳固壮大草畜产业,做强传统旱作农业和小杂粮种植业,培育枸杞、设施瓜菜等新兴产业,坚定不移的走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的路子。成立志峰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20 名,成立万福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22名,全村羊只存栏量达到4000只,年创收90多万元。成立富海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7名,流转土地100亩,栽植“宁杞3号”枸杞104亩,年创收50多万元。成立先锋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5名,计划栽植枸杞1000亩,建成千亩枸杞产业示范点,预计创收500万元以上。
2015年,该村321名建档立卡人口实现了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81%,这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群众脱贫不是最终目标,我们会进一步组织技能培训、培育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发挥乡村舞台和道德讲堂的作用,真正让群众物质充裕、精神富足”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登军对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信心百倍。
据悉,该村今年将大力培育枸杞、瓜菜等特色产业,确保农民致富增收,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封山禁牧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打造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将从美化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