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镇:拉开扶贫的“续幕”唱响攻坚的“凯歌”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环城镇干群一心,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紧盯省“1+17”和市县“1+20”方案落实,精心谋划,全力推动,齐心奏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朴实乐章。103名市县镇干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部驻村帮户,帮助贫困村制定发展规划,与贫困户一起讨论脱贫计划,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贫困村发生了根本变化,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强了……。
立足村情和户情 对症施策拔穷根
除沿川几个村子外,环城镇大多数村都是山后村,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十年九旱,发展条件受限,农户思富盼富的意识非常强烈。一项惠农政策实施下来,村民们总是会争先恐后地去了解,自己想再买些羊只,再盖几间棚圈,种几亩苹果,有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扶持,这些朴实的要求,发展的愿望,往往使我们沉思良久,在当前的大好政策机遇下,乡镇干部首当其冲的就是去帮扶贫困户做这些事,夯实他们的发展基础,引领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宜林则林,宜种则种,宜工则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宜自己致富的路子。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在田间地头上,农家院落里,是干部与群众一起劳动、一起交谈的身影,村间小道上,群众热议着“六个精准”、“六个一批”、“五型到户”、“五项机制”,村服务中心里人头攒动,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一改以往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基础设施落后,干部帮着协调争取项目,油路通了,田地平了,三相动力电到了,生态环境改善了,昔日危险破旧的房屋现在平砖砌起,红瓦铺顶,窗明几净,院落整齐,特色小吃培训,电工、瓦工、机床工、电子商务、种植、养殖技能培训,让每一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个得到技能培训,发展产业资金不足,成立产业发展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发展资金。2017年基本脱贫,2020年与全国、省市县一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对群众的庄严承诺,是干部履职尽责的具体表现。这不,该镇北郭塬村部里人头攒动,村民郭兆会说,我们村上现在成立了农村互助资金合作社,贫困农户可以很方便的贷到产业扶助资金,完全可以解决农户发展养殖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据悉,北郭塬村目前已通过互助资金合作社形式帮扶51户农户贷款143万元用于发展种植、养殖、贩运加工、电子商务等产业。杨庙掌村民杨华平说,现在柏油马路通到俺们村了,原来去一趟县城得几个小时,现在俺们去一趟县城也就半个小时,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我们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我们更有盼头了……。
村容村貌换新颜 扶贫成效初显现
环城镇是2013年整乡脱贫乡镇,现有贫困村耿家沟村1个,该村位于环城镇西南部,距县城17公里,是全市537个贫困村之一,全村土地总面积4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93亩,共有8个村民小组,217户9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357人。境内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收入增加缓慢,严重制约着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自双联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贠建民双联帮扶该村,现有驻村工作服务队员7名。在市县镇干部帮联下,该村基础建设、产业培育、金融支撑、能力提升、服务保障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各类帮扶项目落地生根,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357人享受到了诸多扶贫政策,加快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该村村主任赵鸿说,从县城到村部的17公里路修通了,崭新的村级服务中心建起来了,饮水、住房、生态、农电等一些群众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村级产业发展合作社成立起来,政府还给我们投放羊、牛,帮建棚圈,扶持发展苹果、核桃产业,鼓励我们参加劳务技能培训,干部给我们讲解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帮助我们寻找政策机遇,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我们很有幸福感,下一步,我村将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推动我村赵陇洲成立的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相信,再过一两年,经过政府的帮扶、群众的努力,我村肯定会整体脱了贫,不会拉镇上的后腿,他说着,脸上流露出满满的笑容。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