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乡镇新闻>详细内容

迁”出一片新天地 ——芦家湾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 【字体:

秋时节,路过宋掌村时,都会被路边林立的几十座砖混结构瓦房吸引,驻足时,就会听到一阵阵谈笑声......这一幕幕可喜的现状,都源于该乡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芦家湾乡地处边远,人居分散,交通不便,生产耕作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群众“看病难、行路难、上学难、致富难、耕作难”等五难问题普遍存在。这里多数群众居住在依塬畔、沟崖而建的窑洞里,窑洞大都多年失修,裂口、坍塌现象极为普遍,群众的日常购物、建材、农具等小型活动勉强能够实现,面对这一困窘,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5年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点3个,搬迁166户805人,每户新建砖木结构安架房3间,配套建设围墙、大门、厕所等设施,并对搬迁点进行了道路硬化、压设排洪管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和乡村舞台。

几个搬迁点的建成,激发起了更多群众搬迁的强烈愿望。对此,乡领导积极总结首次探索实施的3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先进经验,统筹规划,创新发展模式,2016年分别在大堡条和花儿掌两村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安置群众46户220人,其中贫困户23户114人,同步配套道路、安全饮水、排污排洪等基础设施,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让群众尽快受益。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我乡积极响应“县北枸杞、县南苗林苹果、全县草畜杂粮”号召,对计划搬迁的贫困户每户发放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地膜玉米、草畜、洋芋、小杂粮等优势产业,示范推广枸杞、设施瓜菜、核桃、中药材、大豆等特色产业,同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让搬迁农户享受生态补偿收益,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实现了村有致富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目标。

“以前我觉得我们的贫穷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自这个搬迁点建成后,我们以后赶集,出行、娃娃上学方便多了,不再住窑洞了,我们吴家这辈子终于翻了身,我将把老庄基平整后种成草,用来搞养殖,党的政策就是好”大堡条村群众吴兴鹏谈到自家的变化时兴奋的说。

花儿掌村被一横十三纵的沟道割裂得支离破碎,农户分散的居住在大小二十多个山头上、山腰间,种着山坡上面积不大点耕地,每年收成有限,每次去耕作必经“翻山越岭”,真可谓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本次搬迁点建设极大的改善了该村的现状。“现在我们搬迁点油路通到了门跟前,油路通了,日子要富了,这真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花儿掌村的村支书感激的说到。

易地搬迁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我乡群众的居住环境、孩子的入学条件,方便就医与出行,大大提高了群众的通讯、供电质量、广播电视等覆盖率,同时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达到了搬得出、留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的目的,使群众真正找到了归属感,有事可做,从根本上拔掉了穷根子,打赢了美丽乡村建设这张牌,“迁”出了一片新天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