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淤地坝:黄土高原上的 “生态银行” 与 “民生堡垒”

来源:水保局 作者:杨瑞芸 浏览次数: 【字体:

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纵深处,一道道特殊的 “土坝” 正以沉默而有力的姿态,重塑着环县这片土地的命运。它就是---淤地坝,这项诞生于劳动人民实践、经科学改良升级的水土保持工程,不仅是锁住泥沙的 “生态屏障”,更是滋养民生的 “幸福之源”,用数十年的坚守,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

锁住泥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aa161b3d8f0441be9d9ed086c1723eaf.jpg

【环城镇段家沟二坝建成至今,不断辐射周边植被和气候现状图】

环县曾因水土流失成为生态治理的 “硬骨头”,每年数亿吨泥沙涌入黄河,既威胁下游安全,也让当地土地日渐贫瘠。淤地坝的出现,犹如在千沟万壑间筑起一道道 “拦沙墙”:通过坝体拦截坡面径流,将泥沙就地沉积,形成肥沃的坝地。数据显示,一座中型淤地坝年均可拦沙3000至 5000吨,而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县北部区域,铺沟、城西川等坝系每年拦沙量可达数十万吨,有效减轻了黄河下游的防洪压力,让 “黄河清” 从愿景渐成现实。与此同时,淤地坝还通过蓄水保墒,改善了周边区域的小气候。坝内积蓄的水源滋养了草木,曾经裸露的坡地逐渐披上绿装,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进一步筑牢了黄土高原的生态防线。对此深有感触的段家沟二坝管护员缪继亨手指着蓄水激动地说:“就我们这,小时候那是山上不见一片草,自打这个坝建成,这条沟里的水绵延进去的山梁,草也茂盛了,附近的老百姓,四五月份干旱的季节也能抽水灌溉,我们常说这都是共产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书上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是用水不忘建坝人!”

淤出良田,铺就民生富裕之路

“坝地打三石,坡地打一石”,这句在环县流传的俗语,道出了淤地坝的 “富民密码”。沉积的泥沙富含腐殖质,形成的坝地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产量远高于坡地。在牛铁沟淤地坝,依托淤地坝发展起来的坝地,亩产玉米可达 800 公斤以上,是传统坡地的3至5倍。今年,村里将坝地流转至集体后统一种植了油菜花,使得这里不仅成为“赏菜花、吃烧烤”的好去处,还完美演绎了淤地坝从 “保土之坝” 变成 “致富之坝”的全新探索。村支书刘小兵面对镜头自信地讲述他们的致富过程:“我们村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从汗滴禾下土到指尖管农田,设施瓜菜、滴灌玉米、辣椒种植,这种春提早和秋延后的种植模式,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耕耘,都在诉说着时代的巨变、群众的期盼。”

8860b9ab03d54a259b7fb2373fe1d75a.jpg

【西沟村依托淤地坝发展大棚滴灌瓜菜产业和旅游产业】

代代接力,续写绿色发展新篇

从古代劳动人民的土法筑坝,到如今 “沟道整治 + 生态修复 + 产业发展” 的综合体系,淤地坝的建设始终与时代同行。“十四五”期间,环县更是在淤地坝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推广 “坝系联网” 模式,实现了防洪、灌溉、种植、养殖等多重效益。

0c6ab566f578458fba565c5999d26bcb.png

【崖畔庄淤地坝】

在曲子镇西沟村,2023年新修的崖畔庄淤地坝和鸭台沟淤地坝、牛铁沟淤地坝、涝坝沟淤地坝如一个圆将西沟村合围起来,村部从鸭台沟和崖畔庄淤地坝安装提水设备,将处于沟底的水资源通过高压铺设至百米高的山顶,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节水滴灌瓜菜产业。村民黄继成今年将家里的十余亩地种上了西瓜,开园以来,他家仅售卖西瓜一项便突破了十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四五月份大旱期间,仅崖畔庄淤地坝便为西沟村取水10万方,改善了全村700余亩瓜菜地的用水荒问题。

9fcb81ba4b104526a3ad5919f17ff676.png

【崖畔庄淤地坝提水灌溉设施】

一座座淤地坝,是黄土高原腹部环县这片土地上的 “生态勋章”,更是一代代环县人民治山治水、改天换地的精神见证。它们用坚实的坝体锁住泥沙,用肥沃的土地孕育希望,在守护黄河安澜的同时,让每一道沟壑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稳步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