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引擎”链动全域经济——环县“十四五”电商发展成就纪实
“以前给河北外地的亲戚邮寄家乡的特产得往镇上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发,特别方便。”在环县木钵镇高寨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村民郭永成话语里满是喜悦。他正将自家磨好的荞面打包封装,服务点工作人员熟练地扫码录入信息、贴好快递单。这日常的一幕,正是环县在“十四五”期间以电商为纽带,打通县乡村物流“末梢”、激活乡村经济活力的生动缩影。
五年来,环县以电商为笔,从物流“末梢”畅通到产业“引擎”轰鸣,从数字就业到人才培育,构建起电商与物流互促、产业与就业联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让“山货”出深山、产业增效益、群众稳增收。

织密“县乡村”物流网,统仓共配破解“流通难题”
“十四五”初期,环县就将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难题作为发展乡村经济的关键抓手。
“以前快递只到镇,群众取件不得不专程跑一趟,现在快递直接进村,不仅取件方便,村上的苹果、甜小瓜等特产也能通过服务站寄出去,既省时又便捷!”环县木钵镇高寨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负责人胡金昌一边整理着当天抵达的快递包裹,一边介绍道:“每天在固定时间段,都会有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将包裹分派至村级站点,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完成取件、寄件、网购、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操作。”

同样,在县级快递分拣中心的标准化的厂房内,展现的是另一番现代化景象:自动化快递分拣线高速运转,一件件来自全国各地、大小不一的包裹依次被送上智能化传输带,通过二维码扫描,按照预设的乡镇、城区、大小、重量等信息被精准分投。二十多名工人在各自的操作区内忙碌而有序地将成功分拣的快递转运到封装区域。门口,一辆辆大型物流配送车正在排队装卸货物,一旁还配备着各式各样的小型配送车辆——货车、电三轮、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共同构成了环县电商产业园区内快递分拣中心繁忙而高效的工作场景。

五年来,通过将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与邮政、供销、快递、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网点进行深度整合,环县已成功建成县级电商物流仓储中心1处、乡镇服务站20处、村级服务点251处,形成了高效运转的“县级统仓、乡镇分拨、村级配送”三级物流体系。
“这种统仓共同配送模式,不仅显著降低了各家快递企业的运营成本,更让本地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环县快递分拣中心负责人靳紫城介绍。自该体系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以来,农村地区的快递时效性显著提升,带动外销的小杂粮、羊肉、苹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真正实现了“电商拓市场、物流保畅通”的良性循环。
建强现代化产业园,产业联动打造“电商引擎”
“十四五”期间,环县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是县域电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县里持续为电商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建成了以“一园五中心四化一基地”为体系、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形成了产业集聚新格局。

走进环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在“环乡人”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中心大楼内,包装精美的环县羊肉、小杂粮、黄花菜、苹果等20多类80多种产品琳琅满目。它们依托“电商+企业+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成功将“特色好品”与“消费市场”紧密连接起来。通过“线上+线下”“产业+电商”一体化营销策略,这些传统产业和特色产品先后在“拼多多”“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将“环乡人”系列的杂粮、生鲜、调味品、即食产品推介至全国。
与此同时,在园区内的甘肃盛飞豪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羊肉加工车间里,又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正在进行手工切割、穿串、称重、塑封、装箱……整套流程井然有序。每天,约有3万余串品质上乘的小肉串从这里生产出来,发往全国各地,让一串串鲜美的环县羊肉串“精神抖擞”地成为天南地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始终坚持‘党政共推、企业主导、产业支撑、品牌带动、保姆孵化、促农增收’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全县电商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翻番,电商交易额去年年底实现突破22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5亿元。”环县电商办主任张金勃介绍道,“并不断完善以‘合作社统一订单、企业统一加工、‘环乡人’统一品牌、网货中心统一包装、溯源体系统一监管、物流体系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六统一’电商运行模式。这一模式让许多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优质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乘着电子商务的快车进入了广阔市场,最终实现了企业增效、就业增加、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据统计,过去五年,入驻电商产业园的企业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的35家,全县共培育电商企业265家、各种网店经营户2200家,电子商务服务网店185个,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1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25亿元,电商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搭建“就业+培训”平台,数字赋能培育“电商新农人”
“大家注意,直播也是有技巧的,直播和粉丝互动很重要,比如问‘家人们有没有吃过环县的羊肉?’用这样接地气的话术就很容易拉近距离……”
“十四五”期间,为系统化培育数字领域人才,环县整合了人社、农业农村局、电商办等多部门培训资源,面向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本土主播、村干部等不同群体,围绕内容策划、粉丝运营、互动话术、直播技巧、短视频创作等实用电商技能,开展分期分类的精准培训,有效帮助学员实现从“零基础”到“专业主播”的转变。

在环县的田间地头,一场由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引发的销售方式变革正在上演。这里的电商直播不再局限于室内直播间,而是深入农产品采收现场、土特产展销会、传统乡村集市和美食节庆活动的第一线,并巧妙融入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元素,为线上观众带来原生态的沉浸式体验,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在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动下,洪德庄子峁生态农庄成为了首批成功范例。环城镇城东塬村、曲子西沟村等10个特色村也正被打造成“直播+休闲农业”与“直播+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样板村。为支撑这一转型,环县重点为17个示范村培育了500名创业就业骨干。同时,通过联合专业机构开展“理论+实操”双轨制培训,重点孵化10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主播,系统培育电商新业态的核心力量。

为了使电子商务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并为乡村数字经济转型储备充足人才,环县在“十四五”期间还积极引入了“蚂蚁集团服务星站”公益项目,建立了客服岗位就业平台,打造了数字就业基地,累计就业1517人。“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这是环县虎洞镇村民陈向明在基地从事支付宝语音工作后的切身感受。
与此同时,环县精心培育的“环州电商云工”与“环州电小二”两大劳务品牌也逐渐打响,为全县电商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本土化、专业化的生力军。这一系列人才举措,为环县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据悉,2025年1-9月,环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7.5亿元,同比增长9.52%;网络零售额3.86亿元,同比增长7.23%。这些数据标志着环县在“十四五”电商发展征程上,继续保持着稳健向上的发展态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