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揭秘环县18项文化活动欢喜闹2018年新春之内涵

来源:宣传部 作者:李文 赵兴明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春节,环县策划了18项文化活动,没有隆重的社火踩街,没有绚丽的焰火晚会,只是寻常的道情、秦腔、灯谜等传统节目,只是改变了传统方式。

形式一变,内涵更加丰富,备受群众喜爱,原本与年轻人已有“代沟”的道情皮影戏、秦腔也吸引了诸多市民欣赏,原本只有孩子热衷的灯谜大人也积极参与了进来,就连原来传统的社火、皮影走村串户大拜年也改出了新意,备受群众喜爱。

环县究竟怎么改、改了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竞:台上比赛高潮起伏不断,台下观众云集掌声震天

近年来,环县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精神扶贫,在全县251个行政村建成了乡村舞台,民间也成立了30多家自乐班,他们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群众的一大精神生活。

演的时间长了,节目老化了,受众度也不再十分高涨了。如何让自乐班更有实力,能编排出更多更高质量的节目,环县老题新出,让自乐班以比赛形式表演,轮流打“擂”。

方案一出,各自乐班就热闹起来了。选人、选节目、排练……环县的乡村刮起了一场雨后春笋般的文化风暴。车道乡农民孙喜儒14岁就开始学唱道情,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他坚持练了一个多月,自己唱,让自乐班其他同志提意见。

为了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一些自乐班独出心裁,结合当今惠农政策,编排了一些新节目,群众不仅看得懂、更看得乐。“他们唱的非常好,没想到群众演员也这么厉害!”全程观看了比赛的市民王宏博高兴地说。

据了解,这次戏曲调演竞赛活动历时4天,分为道情、秦腔两组,全县35个自乐班400余名戏曲爱好者参与。比赛过程中,每天广场上万余名市民云集,聚精会神观看比赛,告别了原本杂乱吵闹的场面。

新:皮影社火走村串巷,老艺术引领新风尚

在环县,道情皮影和社火是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文化节目,他们或走村串户表演拜年,或在县城企事业单位公演,一场皮影戏一个多小时,观众稀稀拉拉,一场社火半个多小时,路过群众聚集几十人,随看随走,缺少了传统文化原有的味道。

今年,环县要求参演戏班、社火队对传统节目进行梳理,挑选经典节目表演,同时,要求他们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惠农政策,排练新节目。《环江颂党》《不忘初心勇脱贫》《共产党爱人民》等现代道情剧、快板《党的十九大精神放光芒》、眉户剧《老两口学毛选》等社火节目相继排练上演,成为皮影、社火拜年的新亮点。

春节期间,环县环城镇赵兴孔皮影戏班就连续演出了16场,每场表演,都人群云集,观众众多。“新节目年轻人喜欢看,经典老节目老年人喜欢看,唱皮影戏多年,还没有今年这么受欢迎过。”赵兴孔说。

43岁的李海燕是环县曲子镇五里桥村人,每年她都要参加春节社火表演,今年在排练伊始,她就提议排练一个快板剧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经过一个月的写词、选人、排练,一场《党的十九大精神放光芒》的快板剧呈现给了观众。

融:观众参与无条件,小广场里嗨翻天

为了能让普通群众都参与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享受节日的乐趣,环县在元宵节当天,举办了多场少儿游艺节目,只要想参与的孩子,都可以参加,并且都有奖品。抢凳子、转呼啦圈、舀汤圆等传统竞技节目在环江文化广场热闹举行。

“平时孩子到广场,除了追逐打闹,再没有其他游戏,有时候还践踏了草坪,举办这些少儿游艺活动,不仅能让一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还更好地融合了城乡孩子差距,保护了广场设施。”环县文广局干部袁雄鹰说。

不仅是孩子,元宵节晚上举办的灯谜晚会,则吸引了众多家长带着孩子竞猜。“灯谜文化历史流长,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寓教于乐,能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环县市民秦元勋说。“既能动脑筋猜谜语,又能让孩子学知识,还能免费领奖品,这样的活动咋能不参加?”现场一位家长高兴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