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环县:吴城子村的新气象

来源:陇东报 作者:李文 周永蔚 浏览次数: 【字体:

新年伊始,走进环县天池乡吴城子村,雪后的村美银装素裹,本该沉寂的山村告别了宁静,驻村干部、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带头上路铲雪,一些群众也积极参与了进来,还有一些群众通过网络联系着猪肉市场,计划春节前出售年猪。“往年冬季,闲下来的村民不是打牌就是喝酒,现在这种现象少见了。”村党支部书记赵志平说。

吴城子村的这一变化,只是新年新气象的一个视角。走进这个村,细细品味,“变”的真不少。

干部上门办事勤了

“以前有事找干部,现在有事干部就找上门来了。”村民王言顺说这话是有亲身体会的。十多年前,他家与邻家因8.6亩耕地归属问题,经常发生口舌,也因此,这8亩多耕地一直撂荒。“你不让我种,我也不让你种。”王言顺说,这撂荒的不仅仅是耕地,也不仅仅是每年四五千元的收入,更背离了人心。

新一届村干部上任后,多次上门调解,都未成功。村支书赵志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走访离任村干部、群众代表,弄清了事情原委,找准了人证、物证,然后主动上门调解。一场搁置了多年的纠纷,在村干部的多次走访中得以和解。“而今,事情解决了,我们两家也握手言和了,两家人走到一起,说说笑笑,和一家人一样了。”王言顺说。

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上门办事的新风,不仅仅体现在矛盾纠纷调处上。2013年开始,全县推行驻村服务工作后,驻村干部、村干部把民事代办作为服务群众的一件大事,谁家需要报销医药费了,干部捎带着办了,干部在乡上,村民一个电话,捎带买东西送到村民家中,都是干部们的家常饭。

吴城子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敬超说:“干部上门办事,多走的不是几步路,重要的是走进了群众的心,不论啥工作都好推进多了。”据了解,2017年,该村调解矛盾纠纷10多件,代办群众事务千余件。

产业致富的门路多了

吴城子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养成了靠地打粮、靠羊致富的习惯。多年来,地里种的还是那些粮,圈里养的还是那些羊,日子勉强过得去,提起致富,前进的步子太缓慢。

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吴城子村在发展壮大原来的草畜产业的同时,积极谋划新路子。35岁的普通党员,2010年,年轻党员村民吴元富尝试种植黄花菜,15亩的黄花菜,不到两个月年纯收入近两万元,其他时间,他还可以在外务工,收入两万多元,几年下来,成了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村上看准了吴元富的致富经,鼓励有意愿的村民欧海洋牵头成立了农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22户农民入社,建成黄花菜种植基地700亩,还在积极筹建黄花菜加工厂。

为了不让冬闲时间农民无事可干,遏制聚众打牌、喝酒的恶习,村干部结合农村传统喂养的猪肉备受城里人青睐的机遇,动员党员群众分散养殖土种猪,春节前出售。倡议一提出,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今年,该村猪存栏达到500多头,养猪20头以上的农户超过10多户,临近年关,一些群众已经通过网络宣传、出售猪肉。

村风民风好转了

“啥事都要村民商议后来办,这让村民放心多了,村民和干部之间的隔阂也少了。”村民周希俊说出了吴城子村的另一新气象。

吴城子村2017年4月成立了村民议事委员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组公开推选出2到3名村民代表,不管大事小事,都召集这些人商议,再给村民公布,村民有意见,再个别解决。吴城子村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经过村民议事委员会共同商议后,从材料运输,工程进度,到质量监督,财务监管,议事委员们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工程顺利推进。

在村民议事会的建议下,村上修订了村规民约,村民办酒席,也有了新标准。去年6月,村民周生金母亲去世,办理后事中,他计划用20多元的烟和100多元的酒,村民议事委员会得知后,及时上门建议,他把宴席价格精简到了350元左右,烟改为10元、酒改为50元的标准。事情过后,村民一致点赞:“遏制了攀比之风,不仅丧事过得体面,以后村民的红白事也好操办多了。”

与此同时,村上还成立了书法协会,村民一有空,就可以到协会练习书法,又为全村增添了文明新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