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三个“当家人”同唱“一台戏”——环县鲜岔村干部印象

来源:陇东报 作者:范亮 浏览次数: 【字体:

鲜岔村的三个当家人。 李卿 摄

村民富不富,关键靠村部。环县天池乡鲜岔村,是我市倒数第二的贫困村。这几年,村子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村里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他们既是村子发展的主心骨,也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引领人。如今鲜岔村在他们的带领下,蒸蒸日上,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村支书李汉锋:敢于担当的致富带头人

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发展基础薄弱,曾经的鲜岔村就是这样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村。

2014年,随着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鲜岔村的村容村貌逐渐发生了变化:柏油路穿村而过,红瓦白墙的新民居错落有致,群众吃上了安全水,用上了移动网络……

村里基础条件改善了,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成了村委会的首要任务。村支部书记李汉锋深知,村里要脱贫致富,既要输血帮扶,也需要培养造血功能,培育特色产业。

李汉锋积极奔走于县、乡政府的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2015年,村里成立了鸿丰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入股参与,43岁的李汉锋不惧高额贷款压力,主动承担起经营任务,当起了养殖带头人

鸿丰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总投资202万元,目前固定资产投入152万元。虽然牛槽、电井、饲料贮存间等基础建设由政府投资承担,李汉锋和股东们仍要负担不小的经济压力。为了搞好养牛厂,李汉锋向亲朋贷款10万元,个人贷款15万元。一定要把养牛厂做出影响力!咬牙也要干下去!他说,有压力,才能有动力。

如今合作社已调引良种肉牛48头,养牛事业逐步迈上正规,合作社也拥有了20户社员。在李汉锋的带动下,村民张录红等人也开始试水养牛业。截至目前,全村饲养大型家畜已达到454头。

20171216日,李汉锋在三岔乡集市上成功售出6头牛,获得了49500元。他打算用这些钱更新肉牛品种:张录红家从银川买来了育肥快、效益好的新品种牛,我打算取长补短,更新品种,继续扩大规模,尽快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虽然面临资金、技术、管理等困难,但李汉锋的致富思路已经明确:将全村养牛散户统一起来,依托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打通肉牛销售渠道,实现共同富裕。

村主任贾登银:舍小家为大家的好干部

这是市政府金融办帮扶干部自费给你买的500斤燃煤,供你过冬用的。”20171216日,村委会主任贾登银拿着燃煤卡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图解宣传牌,将帮扶干部的温暖包送到了椒树岔组的贫困户手中。

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是一个难点,想让政策落实到位,就得村干部引领。贾登银说,2016年政府为鲜岔村争取到了白瓜子种植项目,并签订了高于市场价格的收购合同。种植经济作物是个好事情,可是有些老百姓转不过这个弯,思想有点固化保守,甚至还担心会亏本。

贾登银说,只有见到真金白银的效益,群众才会相信你。为了让群众消除顾虑,2016年我带头种植了11亩白瓜子,产量800多斤,收入5200多元。”2017年,在贾登银的带动下,他家所在的椒树岔组有7户开始规模种植白瓜子。“2017年村委会购置了打瓜机,将打瓜取子工作机械化,群众种植白瓜子的热情更高了。贾登银说。

农村基层任务重、工作难,贾登银只得住在村部或是村民家中。20171216日,这是他半个多月来第一次回家。他家有三口窑洞,还有两间旧平房。在他更换衣物时,记者瞥见,他的背心破了几个洞。在父亲贾栾明的眼中,他总是这样来去匆匆,总在为别人家的事情忙碌。自己没有新房住,却给别人家跑前跑后盖新房。

我们村干部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玩笑话,说村干部是上级批评群众骂,回家老婆孩子不说话贾登银说,他做到了政策传进户,温暖送到家,唯独对家人家亏欠太多。

贾登银的妻子租住在吴城子村照顾孩子上学,他和妻儿两地相隔,少有团聚。听到母亲说,孩子已半月多没见他,很想念爸爸时,贾登银无言以对,默然带着记者走向下一家贫困户。

村文书张永智:自学成才的大学生村官

张永智是鲜岔村文书,是村委会的才子,对村里的各项资料和数据可谓一口清2014年,他进入村部工作,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通过努力,他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庆阳分校取得了农林科技类大学专科学历,变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张永智说,落实脱贫致富政策,村干部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不能少。2017年,他带头种植了3亩黄花菜和几亩白瓜子,明年还打算栽植花椒树。我在入户调研后发现,群众对种植经济作物的热情很高。

群众信任,是发挥好村干部引领作用的基础。张永智介绍,村委会多次召集党员、贫困户及群众代表开会,就扶贫政策、补贴标准等作了详细讲解,并为贫困户发放相关宣传资料,让惠民政策在阳光下运行。低保的评定,按照上级文件严格执行,民主公开,绝不优亲厚友。

村里要有长远的发展,村民还要转变观念,增长见识。张永智告诉记者,除了发挥村干部引领作用,还要带村民走出去,帮助村民开阔眼界。2017年,鲜岔村确定花椒树项目为新的致富项目。虽然花椒树具有耐旱,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但由于花椒挂果周期长,且群众对种植花椒树致富缺乏信心,导致推广难度大。当年,村委会组织村民前往陇南市,通过实地考察,消除了群众疑虑。

张永智说,如今通讯信号好了,村委会也建立了鲜岔村青年微信群鲜岔村安全管理群,通过移动网络宣传惠农扶贫政策,鼓励青年搞产业创业,带动鲜岔村的经济发展。目前,我们还准备建立一个党员微信群,以党建助力鲜岔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