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梁有堂结缘药材谋致富

来源:陇东报 作者:李文 李钊 浏览次数: 【字体:

20年前,梁有堂与中药材结缘;20年后,他又重操旧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迈上种植药材的致富路。

而今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梁有堂是环县秦团庄乡新集子村人。1996年,环县尝试推广种植中药材,老梁在自家的田地里试种了黄芪、党参、当归等9种中药材。但苦于营销方法欠缺,打不开销路,他不得不放弃,虽然没有成功,却与中药材结下了良缘。

2016年,秦团庄乡计划发展药材产业,老梁随着乡政府的考察团赴定西考察。一次偶然的发现让老梁沉寂多年的药材致富梦又活跃了起来。

“‘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给了我很大启发。”梁有堂说,“咱们也可以通过流转村民闲置的土地种植药材,不仅自己可以增收,乡亲们也能从中受益。”

说干就干,老梁回家后便立即翻阅资料、咨询专家,想要把“撂荒”多年的种植中药材知识重新捡起来,并且没隔多久他便再次动身前往定西考察,向当地种植大户现场“取经”。

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差异,今年初,老梁和几位合伙人带着田里的土壤前往庆阳农科社进行土质化验。

化验得出的结果让老梁很高兴,与纬度相近的定西相比,新集子村的土质更为环保,受污染程度低,这让老梁等人如同吃了“定心丸”。

今年4月,梁有堂与合伙人从陇西购进黄芪、黄芩和党参等中药材幼苗40余吨,并流转土地1000余亩,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药材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种植前期的耕地阶段,梁有堂便体会到了非比寻常的难。“这片地整整翻了3遍,乡亲们一个个都不相信这么‘瓷实’的地种下的药能活。”老梁指着脚下的这片田苦笑道。

在耕地期间,梁有堂每天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每块地都要经过翻耕、深松、旋耕三道工序,哪里缺人手,他就赶往哪里。

幼苗入土后,老梁也没有闲待着,他邀请定西的专家到自家地里现场指导,这还不够,他又向庆阳农广校的专家提问题、谈心得。

看着幼苗一天天茁壮成长,梁有堂的药材梦也越来越清晰,乡亲们更是越来越热心。“抱着尝试的心态种了40来亩药材,没想到长势这么好,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同村的耿祥珠乐呵呵地说。

据梁有堂介绍,今年药材的亩产量在12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格,预计收入可达300多万元。

比起药材直接销售,梁有堂更倾向于加工后再销售。今年秋季,梁友堂与合伙人投资建设了占地9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引进切片机、搓药机和清洗机等先进设备,并聘请陇西专业切片师傅,明年开始正式运转。

说起未来的打算,梁有堂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明年我打算再建一个育苗基地,采取自己制种、自己育苗、自己培育,这样不仅能降低幼苗疾病发生率,还能省下很大一部分的成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