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环县“土地流转+产业”引领农民奔富路

来源:陇东报 作者:周永蔚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的秋收时节,对环县樊家川镇慕家河村的村民李生州一家来说,再不用去田地里劳作了,他将自家的15亩耕地流转给了村里的育苗大户,自己一家在外务工。“在县城务工,陪读务工两不误,还能跟上师傅学一门手艺。流转出去的土地,自己有了租金,土地也能产出更高的价值。”李生州说起流转土地的决定,充满了干劲。

李生州流转土地的选择是环县群众谋发展的一个缩影。小规模种粮食效益低,发展规模种植经济作物,一些群众能力不足。面对群众的无奈,环县授民以渔,对农民多次进行技能和产业培训,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动员有能力的群众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耿湾乡万湾村村民徐向瑞,2016年流转百余亩土地,全部栽植了黄花菜,当年就收入了两万多元。“达到旺盛期后,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徐向瑞说,“不仅自己收入,村里的群众集中在自家的合作社务工,一个月收入都超过了3000元。”看着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带来的效益,今年,徐向瑞联合全村90多户农民成立了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栽植枸杞1000亩。

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是前提。甜水镇高崾岘村村民万广军是一名老“机手”,每年他都零散的为村民耕作土地百余亩,为了带动更多的群众机械化耕作,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务工增收,他带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一年,这个合作社机械耕作超过了两万亩。看着农机带来的便利,他又流转了500多亩耕地,全部种植小杂粮,“这机械种、机械收,是捎带的事,还能多收入几万元。”万广军说。

土地流转的发展,环县的产业也发生了结构变化。如今,该县探索形成了“县北枸杞,县南苹果,全县草畜杂粮”的产业布局,全县成立各类合作社900多家,培育起了“一粮一商两菜三果”多元特色产业,出现了更多的种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土地流转+产业”成为乡村转型发展的模式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