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环县坚持“六治六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 【字体:


环县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的突破口,多管齐下、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针对城区“八乱”和农村“十乱”现象,坚持“六治六创”开展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围绕治“脏”,创建清洁干净的城乡环境。采取“机关干部示范引领、职能部门全力实施、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要求,突出整治公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线、环境整治样板区。全县所有机关单位实行“分片包路”责任制,明确责任范围,推行网格化管理,先后发动141个县直单位2560名干部职工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洁40多次,投入作业机械5台,治理国道公路边沟21公里,清理垃圾60多吨。各乡镇坚持每周组织干部群众对乡镇街道、乡村公路沿线环境卫生进行清扫,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围绕治“乱”,创建井然有序的公共秩序。县宣传、公安、城管、工商、环卫、安监、环保、国土、运管、交警等等部门,联合对城区街道和车站门前机动车乱停乱放、乱摆摊点、乱设广告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增设城区停车泊位50多处,修复受损交通标线、安全防护栏5.2公里,在车站门前增设交通警察流动岗1处,查处车辆乱停放、争道抢行和随意调头等交通违法行为1448件,教育处罚50多人次。对城区违规设置的广告牌和灯箱进行全面清理,清除各类不规范广告牌50余块,惩戒教育200余人次,有效规范了城乡公共秩序。

围绕治“污”,创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大力整治背街小巷、棚户区、城乡结合部、河道、桥头和沿街商场、市场、个体门店、餐饮摊点乱排乱泼污水、乱倒乱扔垃圾等突出问题,县城建局、环城镇牵头与业主签订门前“三包六禁”责任书1000多份,并配备垃圾、泔水收集设施,定期收集清运统一处理。在农村全面推广“组保洁、村收集、乡镇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开展以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一池四改”和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清”行动,农村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围绕治“非”,创建整洁美观的城乡面貌。县国土、住建等部门牵头,针对城区、乡镇所在地、公路沿线非法建筑、临时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排查,对违章建筑依法督促其限期拆除。先后拆除和清理公路沿线未经审批许可、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抗震、防雷、防腐、防风、防冻等规定的各类广告牌180多面。

围绕治“本”,创建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建立了定期大清洁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区域,细化工作责任,确定干部职工每月对区域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大清洁,每周对机关单位卫生进行一次大扫除。制定了《环县城乡环境管理奖惩办法》,对环境管理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褒奖,对管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问责,对各种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进行曝光批评,教育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县财政安排资金5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健全城乡环保设施和队伍,购置环卫车辆6辆,各类垃圾箱1030个,全面实施“一场一站一点”工程(即:每个乡镇新建一处垃圾处理场,每个村新建一处垃圾收集站,每个组或者30户以上居住密集区域新建一处垃圾收集点),各乡镇成立3-5人的环卫队,每个行政村组建环卫组,每个村民小组调配专门的垃圾清理员,配备相应的环卫设施,逐步形成城乡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围绕治“陋”,创建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结合省级文明县创建,广泛开展“做文明有礼环县人”主题活动、环境治理“七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的活动和各种群众性创建活动,引导城乡居民增强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自觉抵制和纠正各种不健全、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习惯,破陋习、承美德、树新风、扬正气,努力形成全民重视、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城乡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