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 关怀版
  • 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本站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环县“三并举三为主”推动城乡环境整治行动纵深开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 【字体:

3月3日,环县召开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动员会议,对全年环境整治任务进行了部署安排,将任务安排到乡镇、到村组、到驻村工作队,将责任靠实到领导、部门、乡镇、驻村工作队,“三并举、三为主”纵深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干部带头与群众参与并举,群众为主。按照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双联和驻村干部包农户、农户包庄前屋后的“四包”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责任人员,做到时间、任务、责任、措施“四落实”。坚持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分管领导深入一线全力抓落实,乡镇干部、双联干部、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目的意义、整治重点及办法措施。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及时报道整治动态,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和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引导群众成为环境整治的中坚力量,成为环境整治的主体。

集中整治与长效建设并举,长效为主。组织干部职工及农户进入划定责任区域路段及庄前屋后,清扫各类垃圾和杂物,集中开展“环境整治月”活动,加大对市容环境、城区环境卫生、餐饮行业餐厨废弃物、乱行乱穿、校园周边环境、河道环境、露天煤场、公路路面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白色污染、旅游景区整治力度。抽调精干力量,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严管重罚,打击处理反面典型,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保证整治后不反弹,坚决打赢环境整治这场整体战、攻坚战、持久战。县财政列支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根据村庄人口分布区域及规模大小,因地制宜、科学选址,积极整合项目资金,不断完善乡村环卫配套设施,年内将实现“四个一”目标(即:每个乡镇规划建设1处简易垃圾填埋场;每个行政村建设1处生活垃圾转运站;每个组和群众集居地建设1个生活垃圾收集点,落实1支专兼职清扫队伍),形成“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乡镇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的保洁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环境整治工作市场化、社会化;探索与社会救助政策相结合的办法措施,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救对象,定期不定期参与村组公共区域卫生清扫活动,进行义务劳动。严格落实村组专(兼)职保洁员日常保洁制度,划段包干,责任到人,切实发挥职能。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动员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环境整治工作。在村务公开栏内张贴公示“一规约两制度四办法”(《村规民约》、《乡村环卫管理制度》、《乡村垃圾清运制度》,《农村环境卫生考评办法》、《村环卫保洁监督管理办法》、《村环卫保洁队伍管理办法》、《村环卫保洁设施管理办法》),促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督查问责与任务落实并举,落实为主。建立县上督查考核乡镇、部门,乡镇督查考核村组,村组评比农户的三级考核评价体系。县上按照“旬督查、月排序、季通报、半年召开现场会、年终考核奖惩”的要求,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措施得力、行动迅速、整治成效明显的乡镇和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整治工作不力、相互推诿扯皮、进展缓慢的乡镇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于推动不力的乡镇、部门和责任人,县领导小组将采取约谈、召开后进现场会等形式促其整改。对工作作风不实、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治效果不明显的,将严肃问责。同时,县电视台要设立曝光台,加大对城乡脏乱差现象的曝光力度,每周曝光不得少于1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