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乡村振兴>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tsz-2022-00071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1-01-18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乡村振兴

甜水镇镇情简介

时间:2021-01-18 【字体:

甜水镇位于甘宁两省(区)交界,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北接宁夏盐池县惠安堡镇,是庆阳市和环县的“北大门”,此地水多苦咸,唯古城堡附近新庄沟水源水质甘甜而得名。镇政府驻地距县城83公里,211国道及在建的银西铁路、甜永高速纵贯全境。全镇辖10个行政村(甜水街、张铁、鲁掌、何塬、邱滩、赵掌、高崾岘、狼儿滩、大良洼、七里墩),6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总土地面积5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56米,耕地面积22.57万亩,总人口22005人,其中农业人口2994户11505人,2019年全镇居民人均纯收入8983元。境内甜水工业集中区是环县四大工业园区之一,是以煤炭资源开发、建筑原材料供应、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为主的具有特色的综合性工业集中区。现已入驻万胜矿业公司、甘肃明峰九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华电、华润甜水风电场、甘肃绿能、环县润丰城镇燃气调峰服务有限公司、环洲万方矿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20多家。

一、脱贫攻坚情况

全镇2013年建档贫困对象1239户5310人,贫困发生率41.97%。2014年至今,经家庭人口多次动态调整,现有建档立卡户1529户6302人,2020年脱贫37户94人。现有监测户36户153人、边缘户27户91人(2020年新增监测户1户5人,边缘户1户6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盯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房、水、路、田、义务教育、民生产业等方面,坚持精准施策,加大帮扶力度,如期完成全镇10个行政村脱贫摘帽,全镇1529户6302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建档初的42.8%下降至0,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清零。在危房改造上,投资1459.43万元,实施危房改造802户,现已全部搬迁入住,全镇居民安全住房全部达标。在易地搬迁上,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点8个,搬迁群众335户151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96户1344人;建成幸福大院、村级集体公租房8处55间1100平方米;建成甜水街村贾沟泉采空区居民安置点1处,搬迁采空区居民63户,有效保障了常年外出户、困难弱势群众住房和采空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在安全饮水上,投资381.96万元新建补建集流场窖867处,安装净水器328个,修建蓄水池11个(其中4000方1个、500方1个、400方1个、200方5个),铺设农村自来水管线285千米,自来水入户2256户,农村居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6%,全镇所有农户安全饮水全部达标。在农村道路上,新修农村硬化路5条45.7公里、砂砾路15条116.6公里,累计维修镇村、村组公路476公里,修建漫水桥6座,有力保障了农村公路畅通,方便了群众出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在梯田建设上,通过贫困户梯田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新修梯田3.22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1.38万亩,全镇人均梯田面积达到5.4亩。在义务教育上,全面落实控辍保学措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和两免一补、幼儿学生免保教费、高中学生免学杂费、职中学生免学费、省内高职大专院校学生免学费等扶贫政策,累计投入资金581.70万元,受益学生18343人(次)。在就业扶贫上,累计增设公益性岗位324个,其中护林员71个,卫生保洁员207个,光伏扶贫电站管护员、疫情防控员、住房巡查员、爱心理发员共46个。责承企业发挥社会责任,煤矿、水泥厂、采矿厂等厂矿企业年均吸纳贫困户就业500多人,全镇贫困群众每年在镇区内就地就业近700人。累计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526人(次),带动劳务输转11400多人,创收24200万元。在精神扶贫上,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扶贫思路,累计举办大型文艺晚会5场(次),开展精神扶贫及文艺轻骑兵巡回演出15场(次),切实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先后召开脱贫攻坚表彰奖励大会5场(次),累计表彰奖励脱贫攻坚致富能手、孝老敬亲等先进个人279人,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争做标杆的共识。充分发挥“四会一约”监督作用,持续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天价彩礼等移风易俗活动,制定了适合我镇的《村规民约》、“十不准”、村民代表制度等条例制度,不断树立了新时代文明新风。

三、产业体系建设

五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活跃镇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力引擎,把产业深度开发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在合作社建办上,全镇共建办种植、养殖等合作社34个,其中“331+”养殖合作社13个、湖羊示范合作社6个、种植合作社10个、农机合作社3个、联合社1个、劳务合作社1个,形成了科级干部包抓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目前全部规范运营。合作社吸纳社员1638户,其中贫困户1529户,累计向贫困户分红326.6万元,贫困户户均收益2136元。在草产业上,坚持“种好草、养好羊”的发展思路,深入开展种植产业结构调整,以合作社为主体,全面推行机械化耕作,全镇年均种植大燕麦、甜高粱、紫花苜蓿等牧草3万亩,牧草留存面积达到5万亩,保障了全镇饲草供应充足、结构合理,做到了自保平衡并略有盈余。在羊产业上,打造养羊专业村1个,培育带动湖羊养殖示范户258户,全镇养羊户达到400多户,全镇羊存栏达5.6万只。按照“一村两社”建设标准,对全镇种养业合作社进行了整顿提升,全镇养羊户每年通过养羊创收平均在1.5万元以上。在杂粮产业上,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提高群众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年均种植荞麦、糜谷等杂粮6万亩以上,大力推行订单种植,保障了群众稳定增收,在经营模式上,探索出了农户、村集体、联合社、村级合作社“3331”(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村级合作社,获得固定土地流转收益,在分红时,按净收益30%分红;村党支部、村委会将一定量的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积极动员群众流转土地参加合股联营,并负责组织耕种、田间管理和收割,按净收益30%分红;联合社负责提供资金、籽种、化肥和销售,按净收益30%分红作为利润滚动发展;村级合作社将群众土地流转后入股联合社,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负责组织机械进行耕作,按净收益10%进行分红。)的合股联营分红模式。在扶贫车间建办上,坚持把创建扶贫车间作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的有效载体。全镇通过依托本地龙头企业、积极招商引资等方式共建成诺威服装厂、环县九恒塑业、荣康粮油加工3个扶贫车间。目前,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就业120人,年实现务工收入360万元。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镇党委、镇政府聚焦巩固壮大村级集体发展资金,坚持全镇村级集体经济“一盘棋”的工作思路,通过全盘考虑、整体统筹,对各村集体发展资金进行了有效整合,先后入股到扶贫车间、村级合作社,并按照入股比例进行分红,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为各村长足发展注入了活力。

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