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东西部扶贫协作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
为切实推进东西部协作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助力实现全县脱贫攻坚的总目标,根据《关于做好全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甘开发办〔2018〕146号)文件要求,结合人社部门工作实际,制定规划如下:
一、工作基础
(一)基本现状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北部,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办),有251个行政村、14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83万人,占91.7%。贫困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扶贫历史长。多年来,中央和省市各级十分关心环县发展,1982年作为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被列入“两西”农业建设县;1983年被列入国家扶持的“三西”农业建设县;1994年1月,被国家核定为甘肃省41个国扶贫困县之一;2001年,再次列入甘肃省扶贫开发43个重点县之一;2011年,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被国家确定为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县;2017年,被省上列为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我县有2个、全省3720个深度贫困村我县有117个。
二是贫困发生率高。2013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15个、贫困户30092户127896人,贫困发生率为39.28%。2013年至2017年,通过不断强化精准措施,先后开展大走访、“十不算”“十不脱”及“三保障”核查、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累计新识别贫困户4755户17002人、返贫786户3240人、自然增加及漏报补录6977人、自然减少5703人、剔除“五有”人员1325户6112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到33522户14006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2.66%。同时,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四年共脱贫16702户73541人。目前,全县下剩贫困户16820户66519人,贫困发生率为20.26%,是庆阳市贫困面最大的县。
三是致贫因素多。国家大数据库平台列举的12种致贫原因,我县不同程度都存在,其中:缺资金3198户,占19%;因病2881户,占17.1%;因学2387户,占14.2%;缺技术2258户,占13.4%;缺劳力1773户,占10.5%;因残1549户,占9.2%;因灾1457户,占8.7%;自身发展动力不足681户,占4%;交通条件落后486户,占2.9%;缺土地116户,占0.7%;缺水28户,占0.25%;其他6户,占0.05%。
(二)培训输转工作成效及措施
自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环县人社局和天津市南开区人社局及时沟通,双方先后就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实现进行了多次积极协商和交流,2017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人社局和县人社局签订了帮扶合作(2017至2020年)协议书,双方就做好环县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达成了七项意见。此外,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协作下,于2018年3月2日成功举办了以“促进转移就业,助力增收脱贫”的“春风行动”暨天津南开区对口帮扶专场招聘会,招聘会上天津35家企业提供招聘岗位1200个,涉及库管员、快递员、保安员、销售员、配送员、会计和客服等多个岗位类别,进场人数达39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74人。截至今年5月底,成功举办天津南开区人社局对口帮扶创业环县培训班1期,参训106人,劳务输转63人,创造劳务收入111.51万元。
(三) 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技能培训组织难度大。尽管我们在人员培训需求统计到实际组织人员参训整个过程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效果欠佳。当初摸底时有培训意愿,但到通知培训时却因农忙或耽误务工收入等各种理由不愿参加培训,组织难度很大。
二是转移就业积极性不高。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暖炕窝”等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和照顾家庭等因素,很多富余劳动力不愿外出务工,加之到外地水土不服、语言交流不畅、生活习惯不同等诸多原因,很多劳动力只愿到县城或本区域附近地区务工,异地转移就业积极性不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优化结对关系,深化结对帮扶,聚焦脱贫攻坚,提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水平,助推我县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尊重劳动力意愿。坚持围绕劳动力需求,因地制宜,科学选定参训对象,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时间,确定培训方法,充分调动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坚持突出培训实效。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赴外培训与就地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按需培训,因人施教,实现精准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三是坚持分工协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对接、乡村组织”的原则,形成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人社部门主动牵头与南开区进行高效对接,各乡镇村组积极组织人员参与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机制。
(三)主要目标
1、建立健全就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县有培训意愿和需求的人员进行分行业和分工种的对口培训,探索岗位定向培训新模式。
2、逐步完善劳务输转服务对接机制,成立天津南开区劳务输转服务工作站,定期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通过委托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帮助通过培训合格的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
三、建设任务
(一)技能培训
1、培训人数:2018-2020年每年100人,共3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18-2020年每年50人,共150人。
2、培训对象:有培训意愿的环县籍劳动力。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劳动力优先培训。
3、培训内容:围绕当前市场热门需求和我县劳动力意愿为主,选择培训周期短、易掌握、训后即能上岗见到效益的培训内容为重点开展培训。
4、培训方式:由南开区企业到我县选人后到津进行岗前培训,或者由南开区企业带材料、带技术人员、带设备到我县组建扶贫车间进行培训。
5、责任分工:培训师资、师资费用由南开区人社局负责;参训时间、地点协调由县人社局负责;参训对象组织由各乡镇负责。
(二)劳务输转
1、输转人数:2018-2020年每年100人,共3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18-2020年每年50人,共150人。
2、输转对象:有外出务工意愿的环县籍劳动力。其中,持有培训合格证且有输转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优先输转。
3、输转时间:按实际需求组织人员输转。
4、责任分工:用工企业、到岗后培训及权益保障由南开区人社局负责,劳动力的组织由县人社局衔接,各乡镇负责组织,就业局负责输送。
四、投资概算
(一)技能培训。在我县培训每人需要资金2500元(食宿等生活费用每人每天100元,培训约15天需1500元,培训费每人1000元),按2018至2020 计划劳动力培训300人计算,约需资金75万元,需对口帮扶单位天津南开区人社局帮助解决;到津培训需路费30万元(按每人1000元计算),以及培训所需费用由天津南开区人社局和当地企业协调解决。
(二)劳务输转。劳动力输转每年100人共300人,每人到津路途费用(车费等)约1000元,共需30万元,需对口帮扶单位天津南开区人社局帮助解决。
五、保障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全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协作项目由县人社部门负责统一牵头组织统筹协调做好对接相关服务工作,各乡镇要负责及时将有培训需求和有输转至天津南开区就业意愿的劳动力统计汇总上报至县就业局,并在开展培训和劳务输转时积极组织人员参训和输转,县就业局负责数据统一汇总,建立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实名制台账,收集培训资料,以及到津务工人员的组织输送。
(二)强化服务机制。县人社局要与南开区人社部门加强沟通衔接,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由县上分管领导参加的现场沟通协调会,互通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确保规划顺利推进。双方人社部门要积极搭建人力资源用工信息平台,全面开展劳动力就业需求和市场用工信息对接,努力在更多层面实施订单式培训,确保培训学员最大限度实现就业、逐步提升就业质量。同时,县就业局负责与天津南开区劳务输转工作站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做到随时跟踪服务。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及时宣传东西部扶贫协作涌现出的优秀帮扶骨干和技能致富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学技术、增技能、找门路、谋发展,为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强化考核奖励。县委县政府将东西部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协作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年底将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统一量化考核,对于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按相关规定予以问责。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