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生态环境>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qzz-2025-00055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5-06-04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生态环境

“零废弃”,我们怎样认知并践行?

时间:2025-06-04 【字体:

  “尽管如今我们广泛谈论‘零废弃’,但要达到绝对的‘零’非常困难。”美国康奈尔大学发展研究博士、“零废弃”运动青年实践者卢丹柠告诉记者,废弃物或垃圾本身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因为自然界原本并不存在垃圾。所以,“零废弃”理念鼓励我们思考,哪些物品本可以不必成为垃圾,从而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与物品、资源及自然界的关系,并重新组织生产和消费方式。

  有专家表示,长期来看,“零废弃”理念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久的将来,“零废弃”实践将成为多个领域的关键战场。

  作为一种颇有前景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零废弃”行动在国内外却面临许多共性问题,如受到实践经验限制、周围人不理解、缺乏同伴等。

在专家看来,“零废弃”行动的推广离不开国际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尽管在当前国际局势中,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对立,但环境保护或许是‘一片净土’。例如,中美在减少食物浪费、土壤固碳、水稻种植中减少甲烷排放等方面有很多合作的可能,‘零废弃’行动亦然。这些领域不存在利益冲突,两国科学家、政策制定者、民间环保组织和企业可以共同探讨。”卢丹柠说。

  “零废弃”概念最早由美国化学家提出,后经美国社会学家进一步发展。卢丹柠告诉记者,美国有50个州,环保行动的推广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策,许多禁塑令和塑料回收利用政策从州或市级别推出,其优势在于地方自治力较强、创新空间更大。

同时,美国公民社会较为活跃,许多环保行动由民间推动,例如,游说城市实施塑料瓶寄存和押金退款政策。“零废弃”商店和农夫市集在美国也十分普遍,并已成为居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在北欧许多国家,二手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不接受二手衣物或去饮品店自带水杯等行为,反而会被视为不合群。

  相比之下,我们所处的文化氛围存在一些差别。如何让“零废弃”行动更好地在我国水土生根发芽?

  “事实上,‘零废弃’的基因在我国早已存在。”卢丹柠介绍,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理念为“零废弃”提供了良好土壤。数据显示,我国废塑料回收率约为3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些都值得进一步发扬。

  “今后,我们仍需更强有力的推动,如通过宣传教育推广‘零废弃’理念,完善国内二手平台的搭建,实践共享快递盒、循环杯、循环餐盒等新模式;并激励企业创新,强制要求塑料包装商为垃圾负责、设定明确的减量目标和时间线等。”卢丹柠说。

  未来5年—10年,“零废弃”实践将成为多个领域的关键战场。餐饮、包装、物流行业自然不必多说。袁帅认为,制造业、服务业等也将逐渐转向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将出现“零废弃”理念的深入应用。城市建设方面,“零废弃”城市将成为重要方向,通过加强废弃物分类、回收、再生等工作,实现城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