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nyncj-2021-00005 | 发布机构: | |
| 生效日期: | 2021-05-31 | 废止日期: |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部门文件 |
2021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1年,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的总思路是以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扎实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再开新局。重点抓好6项工作,取得12个成效。
一、抓产业提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个”稳定
1.坚守粮食安全红线,主粮面积稳中有增。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重点,确保主粮播种面积稳定在198.5万亩,其中小麦45.5万亩,玉米95万亩,马铃薯18.8万亩,豆类16.5万亩,小杂粮22.7万亩(荞麦、糜子、谷子等),总产量达到42.4万吨以上。在全县实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110万亩(其中顶凌覆膜30万亩)。同时,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对全县撂荒地进行全面复垦复耕,保障土地利用率;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2.立足地域优势,发展培育特色产业。以道地药材、设施瓜菜、山地苹果和籽用南瓜产业为重点,按照政府市场两手并用、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良种良法集成配套的办法,扩大产业规模,推进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中药材:在秦团庄、虎洞、小南沟、车道等乡镇新增中药材种植1万亩,建成中药材基地3个。瓜菜:充分发挥已建成的环江川区瓜菜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县发展设施瓜菜和高原夏菜,确保瓜菜面积达到11.5万亩(其中设施瓜菜1.19万亩、露地瓜菜10.31万亩)。苹果:以陕西三星等果业企业为龙头,带动群众在环城、合道、曲子和木钵等中南乡镇新栽苹果0.4万亩(每乡镇确定2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20~30亩),改造老旧苹果园0.5万亩。籽用南瓜:以县南乡镇为主,在全县范围推广种植3万亩以上。
3.拓宽产销渠道,培植品牌经济。依托万佳农发、麦上客等企业,建成精品杂粮产业基地5个,引进培育1家杂粮精深加工企业,推动优质杂粮品牌走向全国;依托环县环芪康、环县鸿康中药材等企业,推进道地中药材认证,引进中药分拣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环县道地药材品牌。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积极申报有机、绿色农产品,年内申报“甘味”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各1个,“三品一标”创建2个,争创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
二、抓农村改革,推动经营主体、集体经济“两个”壮大
4.规范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认真落实环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建设方案,年内规范农民合作社500家,引导85%以上的“空壳社”开展注销登记,累计认定市级示范合作社25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25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家,建成设施瓜菜、中药材、舍饲养羊等特色产业联合社20家,建立党组织合作社60家。建成家庭农场120家,认定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5个,累计申报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5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创建“1乡1个”标准化农机合作社10个。
5.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重点做好复核成员身份与股权界定结果,勘误修正,建立台账等巩固提升工作,确保8月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9月底前完成自查和整改提升工作,10月底迎接市级核查、省级抽查验收和中央评估验收。
6.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农地农用,严守耕地红线,按照“三权分置”总要求,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在做好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规范土地承包和流转合同、完成土地经营权证发放等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农村宅基地现状和需求调查统计,会同自然资源局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农村住宅基地审批、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7.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和规范农村经济组织集体财务管理,重点对整合党费补助资金、财政支农资金和互助资金转为村集体基金等村集体资金入股工作进行指导,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力争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三、抓风险防控,保障粮食生产、产品质量“两个”安全
8.人才队伍保障。这项工作今年被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按照《庆阳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向县政府汇报、落实培训经费,争取上级项目投资。结合产业发展实际,认真遴选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16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400人、合作社理事长150人,完成实用技术普及培训16000人。
9.技术服务保障。把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作为经常性工作,推进“1村1个”植保机防服务队建设,今年建成55个植保队,全面做好草地贪夜蛾、小麦重大病虫害、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防控,确保全县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率达到43%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30%以上,农药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的目标。
10.惠农政策保障。一方面要落实农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增品、扩面、提效”为目标,遵照“能保尽保、愿保必保、一户一保”的原则,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农民投保,严格落实保费财政补贴政策,力争10月底完成省级下达的15个品种228.52万亩(只、头)的保险任务。同时,协调督促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农业保险防灾减损、查勘定损、承保理赔工作,提供优质高效保险服务,做到应赔尽赔、足额理赔。
11.种质资源普查。按照国家、省、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普查工作要求和《庆阳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制定落实《环县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实施方案》,做好全县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和保护工作,建设种质资源库。
12.质量安全保障。持续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执法检查,配合市场监管局完成“双安双创”工作任务。着力推进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力争80%以上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纳入国家和省级安全追溯监管平台管理,实现合格证主体名录库全覆盖,入库经营主体合格证开具全覆盖,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四挂钩”制度;做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和‘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工作,力争创建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大假冒伪劣种子查处力度,强化源头监测,确保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场监测全覆盖,禁限用农药零使用,重大农资案件零发生。
四、抓农业项目,夯实生产条件、生态环保“两个”基础
13.实施农业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工程。在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实施节水灌溉3000亩,在环城镇马坊塬,曲子孟家寨、双宋塬,合道赵塬实施旱作农业区集雨节灌设施建设1000亩。
14.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其中土地平整12万亩,土壤改良12万亩,修整田间道路100公里。同时,在环城、甜水、山城、耿湾、车道、毛井等6个乡镇耕地休耕区域继续实施耕地轮作试点3万亩,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位24个,监测和对照点各12个,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系统。
15.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充分发挥全县20个乡镇251个废旧农膜村级回收网点作用,确保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推广秸秆深翻还田肥料化和秸秆黄贮饲料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在瓜菜主产区通过田间堆肥和深耕还田等方式,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5%以上。
16.实施村庄风貌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之一,户厕改厕工作按照“原则入院,提倡入室”原则,积极探索推广成熟的改厕模式,实施户厕改造8103处(2021年底户厕改造普及率达到24%),禁止购买产品质量差、使用寿命短、闲置率高的移动旱厕。坚持“以线带面、层级延伸”的思路,紧盯农村“十四乱”问题整治,突出“三清一改”、拆违治乱和风貌提升等重点,创建清洁村庄136个。
17.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建设项目。依托家庭农场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集散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继续实施以水果、蔬菜为主要品类的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建设工程。完成2020年下剩的31座任务,2021年新建5000吨以上果蔬保险库1座。
五、抓乡村治理,履好牵头抓总、协调配合“两个”职责
18.积极入位,全力牵头抓总。在全县251个行政村全面推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配合县发改局制订全县乡村振兴实施规划,统筹乡村、社会、群团、企业等多方组织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初步建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11月底完成2个乡村治理示范镇,20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
19.主动担当,协调配合推进。重点是: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率先在全县创建试点示范乡镇1个、试点示范村10个,打好乡村建设第一仗,形成亮点、造成声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按照“缺啥补啥、整村推进”的原则,推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向农村倾斜,逐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农村局将和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密切配合,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为抓手,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全面做好厕所革命、清洁村庄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协同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坚持“外引”和“内育”两手抓,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一批优秀组织人才、下派一批乡村治理人才、培养一批乡土科技人才,推动人才科技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乡镇,加强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改扩建,探索实施“智慧村庄”创建工程,逐步推进“互联网”与三农的深度融合。
六、抓党建引领,实现政治生态、担当作风“两个”过硬
20.加强党建工作,建立廉洁机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开展修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认真落实党组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紧盯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健全政府采购、农业工程、扶贫项目等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要持续推进“四抓两整治”和分类晋级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坚持“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测评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基本制度常态化、规范化、高质量落实,着力推进支部工作和中心工作创新型融合。
21.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政府“十不准”,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要加强干部职工管理,树立纪律制度权威,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要激发干部职工工作激情,鼓励先进,弘扬正气,以实绩评判优劣,晋升待遇;要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执行力度,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作风。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