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mjz-2023-00012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3-05-05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乡村振兴 |
关于印发《毛井镇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
现将《毛井镇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毛井镇人民政府
2023年3月13日
毛井镇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
按照《庆阳市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和《环县“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要求,为全面落实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以农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择成熟改厕模式,加强改厕全过程监管,提升改厕质量,巩固排查整改成果,强化后续服务,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下达的指导计划,2023年全镇计划改建(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20座。各村要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年4月28日发布的《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要求,厕屋宜“进院入室”,优先建在室内,庭院内的独立式厕屋应根据庭院布局合理安排,方便入厕,宜与厨房形成有效隔离的国家标准和省市农业农村局农村户厕“水厕必须入院、提倡入室,旱厕基本入院”的要求,积极探索推广成熟的改厕模式,禁止安装使用产品质量差、使用寿命短、闲置率高的移动旱厕,确保改厕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重点工作
(一)因地制宜推广改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全县分区域重点推广集中下水道收集式、三格化粪池式水厕和单罐直通式、积肥式旱厕4种改厕模式。在城镇、城郊污水管网覆盖到的农村,推广集中下水道水冲式卫生厕所(附件1);在川、塬等群众居住相对集中、具备正常供水能力的村庄,推广三格化粪池式等节水型卫生厕所(附件2、3);在北部寒旱、群众居住分散、经济基础薄弱的村组,推广单罐直通式(附件4)、积肥式(附件5、6)等户用卫生旱厕模式。具有稳定水源的地方,必须严格按照水厕标准改建,新建厕所要基本入院,水冲式厕所尽可能入室。
(二)严格要求规范建设标准。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参照《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38838-2020)进行施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便器,建设单户或联户使用的户用化粪池,厕所污水应先经户用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入收集管网集中处理。农村三格化粪池式户厕,参照《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38836-2020)和《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GB/T38837-2020)进行建设和维护,三格化粪池应达到整体不渗漏,各格池之间不串流,各种连接部件防腐防锈,连接牢固可靠,设计使用寿命大于20年等要求。单罐直通式和积肥式等卫生旱厕,参照《农村单罐直通式和积肥式户用卫生旱厕建设技术规范》(DB62/T 4668-2022)进行建设和维护,新改建的卫生旱厕应达到厕屋有墙、有顶、有门、有窗,厕屋无臭、干净卫生,粪池无渗漏、无粪便暴露、无蝇蛆的标准,粪污实现就地处理或适时清出处理,不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
(三)加强管控提高改厕质量。严格招标采购程序,按照凡厕具供应企业必须提供成套设备的要求,每个乡(镇)公开遴选2个左右供货企业和施工队伍,并在市县农业农村局逐级备案。各乡镇遴选的厕具供货企业所提供的厕具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或甘肃省地方标准;遴选的施工队伍优先考虑本村具有土建资质的施工队伍,本村没有施工队伍的可在本乡镇遴选。加大对厕具企业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协调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开展农村厕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格落实改厕产品生产企业设备安装技术指导责任,加强后期维修维护服务。督促厕具供应企业选派技术代表驻村服务,指导农户按照技术方案规范改厕。严把改厕质量验收关,厕所新改建完工、群众使用一段时间后,乡(镇)要逐村逐户组织验收,检验是否达到规范标准,了解群众是否使用满意。健全规范村级、农户改厕台账资料,留存改厕前、中、后照片资料,验收责任人和农户签字确认。
(四)持续开展问题摸排整改。建立健全常态化摸排整改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厕所,分类制定整改方案,分步骤推进整改,明确整改时间表和路线图,实行台账式销号管理。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厕所,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使用正常。引导农户用好改建的卫生厕所,提高厕所使用率,大力整治个别农户改厕后闲置、堆放杂物等更改用途问题。农民群众文明如厕习惯逐渐养成后,动员农户拆除原有旧厕所。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正常损耗,引导群众掌握维护方法,自行整改解决。对施工不规范、产品质量不达标而逐渐暴露出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和厕具企业履行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保证整改质量。
(五)强化后续管护服务工作。把建立健全管护机制作为前置要求,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建成后的运行管护问题,切实做到农村厕所改造与使用管护一体谋划、一体设计、一体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推进新改建卫生厕所长效运行。充分发挥乡(镇)改厕服务队的作用,用好改厕服务热线,受理群众投诉和问题咨询。每个乡镇组建改厕服务站,落实管护人员,配备易损配件。每村至少确定1名公益性岗位,专职负责厕所维护、粪污清运。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合理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同时抓好厕所粪污收集消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引入市场主体、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3月1日—3月31日)。认真调查摸底,掌握群众改厕意愿,加大宣传动员,开展技术培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级落实改厕计划。
(二)组织实施(4月1日—10月30日)。指导农户科学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列出改厕时序,加快建设进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同步建立健全改厕基础信息台账资料。
(三)评估验收(11月1日—12月10日)。乡(镇)开展自查自验,查缺补漏,完善资料,全面总结。县上按照改厕计划的10%进行随机抽验,根据验收结果,按照奖补程序和标准兑现奖补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领导机制。县级负责抓好县级方案制定、配套资金落实、上下衔接、督促检查;乡(镇)承担本地农村厕所革命主体责任,做好方案制定、资金筹措、指导督促、推动落实;村级具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指导服务、运行维护等工作。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负责统筹指导监督,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抓好技术培训和产品抽检等工作。
(二)广泛宣传引导。各村要充分运用干部入户讲解、张贴宣传画、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减少疾病传播和改厕奖补政策、成熟改厕模式、管护服务常识,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厕所革命”的建设、运营、管护和监督。
(三)强化技术培训。按照“先动员、再培训、后建设”的原则,调整充实改厕技术指导服务队伍,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明确改厕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交流改厕经验做法,提高改厕工作水平。组织改厕技术服务队、厕具生产厂家技术人员,采取边施工边教学方式,在改厕现场对县乡村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改厕村有一名技术员常年驻村蹲点指导,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充分发挥县、乡改厕技术指导专家队伍的作用,为各地改厕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服务。
(四)全面落实扶持政策。积极推行政府定标准、农民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按每户2280元的标准予以奖补,确保奖补资金合规使用,发挥奖补激励效应。各乡(镇)要加大农村“厕所革命”奖补资金投入力度,统筹中、省、市、县级奖补资金,分别制定奖补方案、奖补标准和资金管理办法,针对改厕模式实行差异化奖补,奖补资金额度不得超过改厕成本。对验收达不到卫生厕所标准的不予兑现奖补资金。严格管理奖补资金,加大资金监管审计力度,按时完成资金支付任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并及时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监督。
(五)严格督查考核。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群众使用效果、满意度作为评价考核改厕工作的重要依据。实行每月一调度一通报制度,督促加快改厕进度,及时完成任务。加强集中督查和日常督查,开展不间断巡回督查暗访,发现问题全县通报并反馈乡(镇)限期整改,督促任务落实。及时受理解决群众举报电话、问题线索,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农业农村局和乡村振兴局要加强协同配合,不断完善“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平台”往年改厕信息,按照改厕进度及时更新数据,保障平台长期良好运行。对工作成效显著,农民群众满意的给予表扬;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实、搞虚假形式主义、劳民伤财无效实施的,严肃追责问责。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