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井镇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及 贫困村全覆盖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县产业扶贫相关会议精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8[20]号)和环县脱贫攻坚领导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的意见》(环脱贫领发2018[19]号)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合作社发展现状和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带动脱贫攻坚作用大的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以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的,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和质量并重,把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放在首位,狠抓提质增效,适当扩大规模,创新体制机制,最终实现“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的目标,切实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二、发展现状
农民合作社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是连接农户、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主要桥梁。目前我镇共有合作社46家,它们普遍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产业链条短、盈利水平低,有的合作社虽然登记注册了,但是开展实质性业务,属于“空壳社”、“挂牌社”、自己经营自己的“家庭社”,起不了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效果。
三、目标任务
2018年重点发展壮大种养业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加工等专业合作社,确保上半年每个村至少建成专业合作社1处,今年底前每个村至少建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各1处,实现所有村合作社全覆盖。同时,进一步规范化合作社运行机制,使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的得到提高,经营效益更加明显,示范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整改规范一批。各村对本村合作社按照“有固定经营场所(办公面积30㎡以上、办公设施齐全)、有开户银行许可证、有营业执照、有管理制度(合作社章程、成员代表大会、财务管理制度、社员管理、盈余分配、培训学习等制度)、有主导产业、有经营规划、有档案资料、有成员花名册(成员至少达到30人以上)”的“八有”标准进行摸底排查,分类整理,建立台账。对一些名存实亡的“空壳社”、“挂牌社”进行注销取缔;对营业规模小、作用发挥少、产业效益差的“家庭社”进行整合,进一步提升合作社运行质量。
(二)组织新建一批。各村对有产业实体、大规模种养殖、收购贩卖等具有资源优势和带动作用的致富能人,动员并帮助其按照“八有”标准分区域、分产业创办一批新型农民合作社。对于新建的专业合作社,各村委会和帮扶干部要积极动员贫困户签订入户协议、订单协议,形成种植有保障、销售有渠道、技术有指导、扶持有政策等一体的利益关系网,真正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益机制。使农民合作社能够起到带领作用。
(三)巩固提升一批。依托中盛养羊、荟荣草业、藜麦种植等公司带动合作社发展,对于具有经营实体,组织机构健全、章程制度完善、账务管理规范、经营效益显著、发展前景良好的合作社,通过进一步加强指导,引进人才技术,使合作社正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毛井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由杜信同志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领导王海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体办理日常工作,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二)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手机、微信、QQ、引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成功案例、经验做法,提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激发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群众依法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努力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指导规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一是对已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八有”标准进行规范完善,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产品安全化,促进其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二是对产业基础较好,已具备一定合作经营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引导其积极发展合作加工、合作购销,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向产加销的实体型合作社发展,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兴办的企业与农户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让合作社和农户享受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