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格中走 事在格中办——木钵镇郭西掌村网格员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前哨作用
近年来,木钵镇郭西掌村认真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一批批网格员身先士卒,行走在田间地头,深入到群众家中,做足做细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前哨作用。“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已成为一种良好风气,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建设“大美郭西掌”赋能增效。
一、突出“宣”扩大群众知晓率
网格员借助村级大喇叭、村民小组会议以及微信群、美篇、抖音、快手等媒介积极向群众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及时转发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让群众学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同时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的专业知识特长,从案例中向群众宣讲基层生活盲区和应注意事项,切实提高自身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注重“入”及时发现“矛盾点”
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对特殊困难人群、刑释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生活不幸、夫妻不和、单亲等重点家庭,以及生活失意、心理失衡、精神失常、性格偏执等“三失一偏”人员常态化开展上门排查,尤其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等关键节点采取蹲点式、人盯人的办法靠实责任,及时有效掌握群众之间的婚姻纠纷、邻里纠纷等。针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隐患,及时录入“陇情e通”平台,合理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反映诉求。坚决防止矛盾纠纷扩大升级,力求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三、落实“调”多元方式解民忧
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网格员相应采取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调解。村上专门设立睦邻说和室,对邻里之间、干部群众之间轻微的矛盾分歧,邀请双方当事人在会议室喝茶聊天中化解彼此尴尬,赢得双方谅解;对婚姻情感、耕地地界、债务债权产生的纠纷,网格员第一时间深入现场,通过邀请家族长辈能人、亲戚朋友、社会贤达进行说理,签订调解协议书,包村干部、网格员等多人签字见证,给双方当事人吃下了定心丸;对打架斗殴、故意毁坏财物等恶劣行为,网格员联合镇综治办、派出所、法庭等职能部门,采取在当事人门前大树下开庭、在双方群众庄院周围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调解。这样既方便了群众,也拉近了当事人距离。通过释法析理、耐心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并制作调解书,告知双方不遵守协议后果,双方均表示赞同,不再发生任何矛盾,一脸怒气变成了一团和气。
四、跟进“访”长期盯控促稳定
为防止已调处成功的矛盾纠纷复发反弹,网格员时刻关注、回访矛盾当事人,做好后期观察诊断工作。及时了解双方当事人对调处结果的满意度,督促双方按约定履行调处协议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网格、消灭在萌芽,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推进和美村庄建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