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觅中药种植要诀 千里探寻致富密码——环县罗山川乡赴陇西县首阳镇学习考察侧记
5月10日至11日,罗山川乡党委、政府一行8人赴陇西县首阳镇实地学习考察中药材种植产业。
车过黄土高原的褶皱,首阳镇在晨雾中渐次清晰。山峁间药香浮动,道旁晾晒的当归与黄芪铺成赭色长卷,恍若大地写给天空的一本药典。
药田深处的大文章
在万亩种植基地里,“六统一分”(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政策支持、统一机械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金融保险、统一回收加工,分户(社)种植)的种植模式和“全膜覆砂穴播”技术让人眼前一亮,药农正在俯身覆盖地膜、点播良种、撒铺黄沙。“以前种药材看天吃饭,现在讲究三避三防”,一位药农如是说道,“避雨防烂根、避晒防早衰,连垄沟角度都要算三角函数”。田埂边的智能监测点闪烁着绿光,土壤墒情、空气温湿度化作数据流汇入云端,农技员滑动手机屏幕,便知道哪片地块该追肥补水。
政企社户的全链条
在“永峰堂药业公司”,整条生产线各类机械轰鸣不断,清洗、筛选、切制、烘干等22道工序将黄芪、党参蜕变为初级切片,“药材性状、有效成分、农残指标”三重质量得到了有效把控,这样的全机械化生产线具备5000吨的年生产能力,是首阳政府扶持的“中药材加工大户”中的典型代表。
旧行当里的新叙事
午后探访中药材交易市场,场景令人恍惚——头戴草帽的老药商捧着手机直播,快递单如雪片堆积,胶带撕扯声与计算器声响奇妙共鸣,市场中心大屏上,物流光点正从首阳辐射全国,数字化重塑了交易逻辑,药材产地、销地、集散地的现实空间限制被全面突破,中药材流通在这里实现了“一键交易、一键融资、一键溯源”。目前,交易中心交易有黄芪、党参、当归、甘草、款冬花等44个品种,日交易额达到500万—1000万元左右。
种启未来的药圃园
在陇西药圃园,“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存、良种选育繁育、科研示范推广、科普宣传教育”立体化冲击传统中药种植方式,通过集成精选、制丸、包衣、烘干等先进工艺,加工后的种子净度达到99%以上,发芽率提升至95%以上,实现种子带肥、带药下田,生产的种子可满足10万亩中药材种苗繁育需求;园区通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文化传播”,实现了中医药知识普及、中药资源永续利用和中药产业提质增效。
返程前再看漫山药田,忽觉那些深埋黄土的根茎,恰似乡村振兴蛰伏的力量。当道地药材遇见科技创新,当传统技艺链接数字浪潮,首阳镇给出的答案清晰而温暖——产业振兴不是推翻重来,而是让土地馈赠的“指纹”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归途车载满了样本与数据,而比这些更珍贵的,是黄土高坡上那缕跨越千年的药香,正在市场经济的劲风里酿成新的传奇。
据悉,本次学习重点考察了中药材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模式,多方洽谈了初级加工生产线建立和设备购置相关事宜,为全乡下一步中药材加工车间的升级运营和“羊+药”产业的扩规提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