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湾乡:乡土新风拂面来 村规民约是“密码”
当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陋习成为群众难以言说的“喉中梗”,耿湾乡以一纸《村规民约》破题,将文明新风的倡导、治理细则的规范融入字里行间,以制度之力破解陈规陋习,推动乡村风气实现深层变革,走出了一条以约治村、成风化俗的新路径。
精准修订,让村规民约“活起来”。村规民约,“规”的是村民责任,“约”的是守望相助。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耿湾乡深耕本土乡情,在乡党委的统筹下组织成立“村规民约撰写小组”,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在撰写过程中始终坚持“说实在话、办实在事”的原则,围绕红白事操办、土地管理、矛盾纠纷、环境卫生等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等逐条明确。形成初稿后,通过村民小组会反复商议,逐字打磨,最终形成“正面倡导”事项18项、“负面约束”事项10条,让白纸黑字的约定既接“地气”又聚“人气”。
量化管理,让文明规范“入人心”。为避免村规民约流于形式,积极探索量化积分和红黑榜制度,对于婚礼新办、丧事简办、简事不办的进行“红榜”表扬、“积分”奖励,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进行“黑榜”警示。同时,持续深化“村规民约+文明实践”融合模式,组织村民开展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等公益活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截至目前,发布移风易俗红黑榜2期,开展积分兑换2次。
多元发力,让移风易俗“见长效”。为推动村规民约从“纸上条文”真正转化为“治理实效”,各村在乡级标准下,以党员先锋引领为“引擎”,鼓励党员将自家红白事简办作为示范样板,带头打破陈规;以红白理事会介入为“杠杆”,通过“算经济账、算人情账”向群众讲清简办的好处,化解攀比心结;以“线上+线下”宣传为“纽带”,利用微信群推送全乡简办案例,文化墙图文宣传解读、入户走访宣传等方式,让村规民约入脑入心。
如今走进耿湾乡,移风易俗的新风扑面而来,红白事从大操大办变为简约办理,婚事彩礼从居高不下转向理性嫁娶,群众在主动摒弃陋习中减轻了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自实行简办以来,共简办红白事30起,平均节省费用4万元,其中“低彩礼”7户,彩礼平均降至8.48万元。从“老规矩无人问津”到“新风尚温暖人心”,耿湾乡以《村规民约》为纽带,不仅让陈规陋习逐渐退场,更让文明乡风落地生根,成功实现“破旧立新”的蝶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文明力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