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湾乡:党建引领“五大振兴”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2022年,耿湾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耿湾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让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兴产业增实力,发展动能“强”起来。以产业振兴为根本,立足本乡实际,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优势,将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近年来,全乡上下同念羊经,逐步探索形成了(以“支部引领,组建三支队伍,动员三方力量,形成三项模式,助推群众增收”)“13331”羊产业发展新思路,“龙头企业+育肥场+合作社+专业村+专业户”的闭环产业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今年,通过以合作社转型带动,专业村、专业户协同发展,“八养”措施并举的“一转两同八养”草羊产业发展新路子,全乡草羊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党建+”模式带动下,按照“四统一”模式(“统一设施建设、统一饲养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保障”)在万湾村万湾组创建养殖小区1处77户,目前,养殖小区羊只存栏4620只,出栏4150只,产值达332万元,户均4.3万元。依托环县真旺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环县希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规模繁育、精准饲喂、快速育成、高效健康”的方式建设5万只短期育肥场1处、5000只短期1处,完成由户繁到社育的转型,进一步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统一生产标准,规避死亡风险,降低养殖成本,缩短资金周期,使养羊综合效益再提升10%以上,实现育肥场与合作社、农户的互利共赢。目前,全乡累计培育湖羊养殖专业户1014户,羊只饲养总量达16.3万只,建成暖棚1149座、草料棚812座,年均种植牧草4.5万亩以上。
抓项目育人才,创新活力“聚”起来。以人才振兴为引领,坚持以产业发展和民生短板为着力点,在建强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层次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不断壮大基层专业人才和致富能手队伍。积极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由农民党员张真旺、李旺牵头改扩建50000只、5000只规模湖羊育肥场各1处,新培育湖羊养殖党员示范户132户,将6名合作社负责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不断夯实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制定发展党员计划,大力培养后备干部,优化党员和干部队伍结构,配强两级班子,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高中及以上学历达到80.9%,大专以上学历60.5%,平均年龄下降至37.6岁)、“一肩挑”全覆盖的目标。严格落实发展党员“提质扩源”行动,扩大党员源头,重点把握党员质量,以找人才的方式找党员,主动上门寻找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群众威望高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目前,全乡共有党员647名,培养后备力量57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采取宣讲、讨论、相互问答、理论知识测试的方式,开展业务大比武2次,岗位大练兵15次,参与人数达132人次,切实增强了乡村干部的战斗力和创新、服务意识。同时将全乡具有农机具驾驶维修、动物防疫、农产品销售等特长的人员,集中建立“农业技能人才花名册”,为全乡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移旧俗倡新风,文化氛围“浓”起来。以文化振兴为魂魄,全面推行“七事四公开”工作运行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整治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提高村级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近年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保护好黑城岔村定环县旧址、张台村红军西征后方医院遗址,依托东老爷山红军长征纪念园,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等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深挖传承红色文化,以“诵读经典 固根铸魂”为主题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进活动(进政府机关、进乡直单位、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着力提升干部群众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干部群众文化自信,持续厚植干部群众文化内涵,大力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走进千家万户。设立乡村两级移风易俗监督举报电话,督促村组干部带头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充分利用横幅、微信、宣传单等方式进行移风易俗宣传,截至目前,共悬挂横幅260条,发放《倡议书》4000余份,签订《承诺书》3000余份。
齐动员共整治,生态环境“美”起来。以生态振兴为命脉,坚持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督促责任落实“严”起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号召群众“动”起来;建立长效清运机制,垃圾分类“运”起来。不断完善党建引领、政府推动、村级联动、全面发动、全民互动的“一领四动”工作模式,全面铺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坚持植绿增绿,见缝插绿,实施“一村万树”“三北防护”3万亩。特别是“厕所革命”方面,成立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同时根据农户意愿,通过调查摸底,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乡实际,确定了三种建设方式(一是临近城郊集中居住的农户,通过管网接入,改厕污水并入乡级管网进行集中处理;二是分散居住的农户,采取新建“粪尿分离”式污水处理设施的方式,全面实施农村旱厕改造;三是对已有卫生间的农户,通过新建“水冲式+三格化粪池”方式对厕所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坚持五统一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验收、统一报账),实施农村户厕改造,得到了市县部门的高度认可,相关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他乡镇多次前来观摩学习。全乡已建成农村卫生厕所1237户(2020年176户,2021年480户,2022年581户),补助资金已全部兑付到位,所有卫生厕所均投入使用,群众反响良好。
打基础固堡垒,先锋形象“树”起来。以组织振兴为保障,注重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典型先锋的作用,引领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筑牢“堡垒”根基,扛起“定向旗”,紧盯支部建设存在的弱项短板,落实“四抓两整治”措施,完成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库;围绕提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目标,持续推进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从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化党员信教参教专项整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村两委干部学习制度,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支部的工作意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建立“党员目标承诺”制度,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合理设置政策法规宣传岗、村务财务监督岗、民情理事管理岗、文明新风倡导岗、民事调解服务岗等岗位,使他们能够“有权管事、有心理事、有力办事”,至今共为经济发展献计48个,宣传政策65次。
全乡上下不断推深做实基层党建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同频共振的同时,坚持以基础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弱项补短板提品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先后实施乡村柏油路183.87公里,村组砂砾路143.5公里,累计实施建设人饮场窖5582处,自来水入户的1507户,累计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524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点6处203户1013人。目前,全乡1750户7710名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