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 财政预算安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全县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全县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县人大十八届二次、三次会议及历次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财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6亿元,较预算35.3亿元增加3.3亿元,较上年决算33.69亿元增加4.9亿元,增长14.5%。其中: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6亿元,占年初预算6亿元的110%,较上年决算增加0.6亿元,增长10%;县级预算收入完成3.2亿元,占年初预算3.3亿元的96.96%,减收0.1亿元,较上年决算增加0.1亿元,增长 2.2%。
收入分部门:国税部门完成3.8亿元;地税部门完成1.7亿元;财政部门完成1.1亿元。
收入分级次:中央级收入完成2.3亿元,省级收入完成1.1亿元,县级收入完成3.2亿元。
财力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完成12.2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增长11%。其中:返还性收入747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5.4亿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8528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1740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1.48亿元,产油产粮大县奖励2618万元,企事业单位预算上下划转补助783万元,定额结算补助2.17亿元,其他各项结算补助1亿元。
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完成20.6亿元,同比增加1.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679万元,公共安全960万元,教育2亿元,科学技术7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180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2.7亿元,卫生计生2.71亿元,节能环保1.84亿元,城乡社区事务1800万元,农林水事务7.7亿元,交通运输1.44亿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亿元,保障住房7277万元,其他支出580万元。
新增一般债券1.1亿元。
新增调入资金1.5亿元。
2、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6亿元,同比增加5.6亿元,增长16.9%。
支出按经济分类:人员工资支出101596万元;公用经费21472万元;项目支出263799万元。
支出按功能分类:一般公共事务支出3091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2179万元;教育支出6638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29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19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375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737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完成21843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155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0529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5358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90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516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118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430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等其他支出600万元;金融债务付息及其他支出5067万元。
综上所述,2018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6亿元,支出38.6亿元,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5亿元,较年初预算1.2亿元超收6.3亿元。
其中:本级收入3.6亿元,上级专项收入0.2亿元,新增专项债券3.7亿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6亿元,较年初预算1.2亿元增加4.8亿元。
政府性基金总收入7.5亿元,总支出6亿元,调出1.5亿元,实现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3亿元,占年初预算5.6亿元76.78%。上年结余1.6亿元。
2018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亿元,占年初预算5.3亿元的75.47%。
收支相抵,社保基金预算滚存结余1.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结余8808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结余5319万元、职工医疗保险结余3347万元,机关养老保险结余1047万元,企业养老保险结余445万元,生育保险结余191万元)。
(四)政府债务情况
2018年我县政府债务余额为16.9亿元,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20.48亿元限额以内。
(五)落实县人大预算审查决议情况
按照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三次会议决议,2018年全县财政工作在收入增长乏力、收支矛盾异常严峻的形势下,紧盯目标任务,以“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和脱贫攻坚为重点,坚持依法理财,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为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财力保障。
1、狠抓财政收支管理。一是强化税收征管。对照财政收入目标任务,逐月细化、分解和落实征收任务;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强化综合治税,开展税源调查、分析和测算,加强预算执行调度,促进财税收入均衡入库,使财政收入在艰难中实现增长。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紧盯国家和省上投资导向,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2018年共争取各类财力性补助和专项资金33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4.8亿元,有效地解决了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和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积极培植财源。不断构建“资源性企业为主体、重点项目为支撑、其他税源为补充”的多元化财源体系。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各种类型的经济体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参与民生项目;大力扶持市场前景广、税收贡献大的龙头企业,形成梯级财源格局。四是强化支出管理。坚持没有预算就没有支出的底线,细化预算编制,严格审批程序,对中央、省、市下达的专项资金,做到文来即转、文下即支,切实加快支付进度,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统筹使用上级转移支付和本级财力,优先保障脱贫攻坚、基本民生、重大项目、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有关规定,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努力压减“三公”经费等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2、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第一任务,摆上最重要的议事日程,全力抓促。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多渠道增加财政投入。2018年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148.4万元,同比增长84.08%。其中县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00万元,较上年2491.5万元增长80.61%,增列2008.5万元,占当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700万元的286.9%。同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2018年共统筹整合中央、省、市58项资金50877.95万元,同比增长6.03%,安排用于脱贫攻坚扶贫产业等方面。继续实施精准扶贫贷款政策,财政累计贴息4614.5万元,投入产业扶贫财政补助资金37590万元,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支持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加快支出进度,实行动态监控和绩效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使用。
3、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要求,增强财政调控能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达到27.9亿元,占总支出的72.3%。通过国库直接向农民发放42类惠农补贴资金8.9亿元,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教育投入6.8亿元,支持落实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各类学生资助、减免学费等政策,完善学前教育资源,改善义务教育和高中、职专办学条件。文化投入4200万元,用于曲子镇等7个文化广场、三馆免费开放、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环江风情线群众文化街景建设项目等。医疗卫生安排3.7亿元,支持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补助、中医药补助、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补助、两户合作医疗、养老保险代缴、村医补助、在岗离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及生活补助等。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安排5.2亿元,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补助标准,扶持高校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开展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特困人员救助、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和残疾人救助等。保障性住房安排1.4亿元,实施农村危旧房(窑)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等项目。安排590万元,支持电商发展,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及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4、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全面深化细化财政各项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全口径预算编制体系、中期财政规划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构建完整透明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开展了预决算公开的完整性、时效性监督检查,打造“阳光财政”,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持续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绩效评价项目99个,评价资金19.8亿元,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和绩效意识。建立部门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将结余结转资金与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有机结合,今年共清理盘活结余结转两年以上的财政性资金1.25亿元,收回安排使用于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今年,全县启动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实现了预算单位、财政、人行、代理银行四方全程电子数据传输和审核,保障了资金支付安全,缩短了支付周期,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路”,提高了财政支付效率和服务能力。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对全县24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后进行股权转让、合并、注销和理顺,并全部成立了企业党支部,业务指导由归口部门管理,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管资本不管运营的原则,对党建、人员、财务进行监管。截至2018年,全县国有资产总额达到29.87亿元。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完成财政投资评审11.49亿元,核减资金6803.4万元,审减率5.9%;完成政府采购2.91亿元,节约资金1157.38万元,节约率3.8%;开展了2次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对16个单位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6个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对巡查反馈的扶贫领域资金投入不足、拨付不及时等问题进行了整改。
各位代表,全县经济在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地方工业短腿,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来源少,财政自给率低。二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资金调度压力日趋加大。三是项目前期论证储备不足,影响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进度,资金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四是政府债务包袱沉重,化解能力不足,风险防控任务繁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9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2019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总目标、总任务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各级财政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完善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管理,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优质财力保障和服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
全县大口径收入预算8亿元,较上年决算6.6亿元增长21%。小口径收入预算4亿元,较上年决算3.2亿元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2.5亿元(增值税9968万元,企业所得税1338万元,个人所得税934万元,资源税368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2075万元,房产税601万元,印花税267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322万元,土地增值税597万元,车船税1664万元,耕地占用税4694万元,契税1556万元,环境保护税617万元)。非税收入1.5亿元(专项收入4377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273万元,罚没收入3078万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1021万元,其他收入4251万元)。
上级各项财力性补助收入预计为13亿元,增长8.3%。其中:各项返还性收入7363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5.7亿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8223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1740万元,县级财力保障补助1.98亿元,产油产粮大县奖励2427万元,定额结算补助2.2亿元,各项结算补助1亿元。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入预计为9亿元。
土地占补平衡收入预计为3亿元。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预计为20亿元,与上年持平。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49亿元,增长24%,建议预算支出安排49亿元。其中:
工资支出预算13.7亿元:工资津补贴7.33亿元、社会保障缴费1.83亿元、住房公积金0.77亿元、其他工资3.75亿元。
运转支出预算2亿元:办公经费1.1亿元、会议接待费950万元、培训费960万元、车辆运行维护费631万元、乡镇职能经费1800万元、村级组织运行经费4927万元
重点民生项目支出1.5亿元:扶贫专项配套7000万元、生态环保配套8288万元。
建设用地转移支付项目支出11.3亿元:教育文化8200万元、医疗健康4000万元、社会保障5600万元、经济商贸2700万元、基础设施2.3亿元、农林水牧2.6亿元、还本付息3亿元、公共事务1.3亿元。
预备费及列收列支0.5亿元。
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支出20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为1.6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为1.6亿元。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为1.6亿元。其中:县本级基金预算收入1.3亿元,全部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省市基金专项收入3000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为1.6亿元。其中:县本级基金预算支出1.3亿元(还本付息1500万元、保障住房10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4000万元、土地征收补偿6500万元);省市基金专项支出300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为7.6亿元,支出预计为6.1亿元,结余1.5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6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58亿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0.7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8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31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0.55亿元,上年结余1.31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安排6.1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51亿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0.75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2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43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0.39亿元。
收支相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1.5亿元。
(四)2019年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收入保增长、支出保重点、改革求突破、监管促规范、管理上水平”的要求,2019年全县财政工作主要是: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准确把握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动态,进一步落实财税联席共商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非税收入动态监管,加大稽查和清缴力度,认真梳理研究国家投资导向和扶持革命老区发展政策,找准着力方向,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支持地方工业发展壮大和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财源格局,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提升财政抵御风险能力。集中财力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基本政策,坚持应保尽保和从严从紧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切实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不发生保障性风险。
(二)强化支出预算管理。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系列政策要求,科学研判经济形势,深入分析各项减收增支因素,积极应对收入增长乏力困局,找准工作支点,不断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控并大力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增进民生福祉。
(三)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坚决贯彻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理财为民理念,聚焦精准脱贫重点难点,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确保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民生占比保持在70%以上。严格落实增列专项扶贫预算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积极参与金融扶贫机制创新,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严格落实各项惠农补贴和保障性政策,支持技能培训、劳务输转,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积极争取上级产业扶贫贷款,落实产业扶贫财政补助资金;以脱贫攻坚为切入点,积极支持农村“三变”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助推农村综合改革、危房改造、公路建设养护、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注入扶贫资本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扶贫领城,着力破解脱贫攻坚资金短缺瓶颈。
(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持续加强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细化预算编制,严格审批程序,提高部门年初预算到位率,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部门预算调整;健全完善资金分配内控制度和监管机制,强化预算执行全过程监控,推动财政监督工作转型。持续深化预决算公开,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让财政资金的使用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监督。持续优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流程,提升工作效能。持续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重点,不断扩大绩效管理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和绩效意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部门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将结余结转资金与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有机结合,对于规定年限内结余结转的资金一律收回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用于扶贫、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领域。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于预算执行缓慢或预计年内难以执行的资金,及时调整用途,避免资金沉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持“谁用谁借谁还”的原则,明确政府债务的举债范围,规范政府担保行为;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严格规范融资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防控;以规范的方式开展政府与社会资金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各位代表,2019年全县财政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重、困难多,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全面监督下,充分听取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按照本次会议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努力为实现全县脱贫攻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财力保障和服务工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